产业盐源(上)——登高 龙头昂首 品牌点睛
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最令盐源人引以为傲的成绩,首推产业发展。
盐源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将“幸福盐源”“产业盐源”“畅通盐源”和“美丽盐源”建设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其中,“产业盐源”一臂擎起“脱贫攻坚”的“致富梦”,一臂支撑“转型跨越”的着力点,将全县人民的发展期盼一步步落到实处。
今天的盐源县,优势产业如龙头昂首,特色产业用品牌点睛,在干部群众的齐心发力下,已积蓄起经济腾飞的强大后劲。
如果将产业盐源整体比作一栋正在建设的高大建筑,优势产业就是这个建筑物的基础和支柱,筑牢支撑基础,才能盖起能长久屹立的高楼大厦。
那么,盐源的优势产业有哪些?
6月1日,记者在县城主要街道、梅雨镇和罗家村随机采访了10名群众,其中8名都在第一时间给出了正确答案:“苹果、核桃、花椒和旅游业。”来自成都市的电商从业者——80后小伙余平说:“我所在的公司就在盐源县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从我们接触的电商创业者来看,这几年盐源县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已经深入人心,这也是电子商务兴起的基础和底气。”
的确如此。从平坝地区到河谷山地,成片的苹果园、核桃林和花椒树随处可见,随便拉一位农民,都可以就如何种植好这三类农产品的其中之一和你滔滔不绝侃上半天。
由盐源县城向西,农家休闲、名胜古迹、奇山异石一路看来,最后的惊喜将定格在闻名遐迩的泸沽湖景区,高原最美湖泊倒映着摩梭文化的浪漫风情,让游客们魂萦梦牵、毕生难忘。
数字,是最能说明产业发展成果的客观依据:
统计显示,盐源县的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8.9:63.3:17.8调整为2016年的25.53:51.77:22.7,一产比重上升6.6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11.5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上升4.9个百分点。
近年来,全县苹果种植面积从23.8万亩增加到37.6万亩。核桃从40万亩增加到105万亩,花椒生产面积更是连翻三番,以核桃和花椒为主的林业产业拉动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745元。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最近5年,全县接待游客987.64万人次,创旅游收入52.64亿元。
成果,则见证着发展历程中的党政之为和群众之力:
盐源苹果——“盐源苹果”是盐源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在“国家苹果产业重心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中已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大凉山”系列绿色农产品品牌的领军代表,“盐源苹果”享誉国内外水果市场,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认定和农博会参展产品金奖,盐源县也因此被农业部命名为“苹果重点生产基地县”。
盐源核桃——2016年,凉山核桃高产,由于深加工产业链条尚未完善,导致鲜核桃价格整体下滑。然而,盐源树河核桃却逆势扬帆,依托早熟优势和卓越品质,闯出了一条“优质高价”的畅销之路。在品牌化建设之路上,盐源核桃也满载荣誉:盐源县获“四川核桃之乡”称号,盐源县迎宾核桃获“大凉山优质核桃金奖”,“盐源早核桃”获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目前,该县正在积极申报“盐源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牌”及“核桃森林食品基地认证”,核桃产业的品牌效应已经显现。
盐源花椒——近年来,盐源县深入推进***工作,大力鼓励发展花椒产业,全县现有41万亩花椒,产量达到5239万斤,产值达到5.24亿元,仅此一项椒农人均增加收入1580元。主要品种有大红袍、大红椒、油椒、豆椒、白椒等。盐源花椒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同其它支柱产业一起带动了运输、包装装潢、餐饮、旅馆等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不仅如此,花椒的发展还使得荒山、荒坡得到开发利用,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起到了防风、绿化、固土、蓄水和调节地区小气候的作用,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
盐源旅游——6月12日,州委书记林书成在西昌市主持召开了盐源泸沽湖创5A级景区的推进工作会,这是凉山州将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来谋划和推动的具体行动,也反应出盐源县在凉山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中的龙头地位。作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近年来盐源县旅游产业发展硕果累累,完成1383户摩梭民居的改造和20个摩梭村落基础设施的建设,摩梭博物馆、摩梭王妃府对外开放,泸沽湖旅游客运集散中心投入使用;泸沽湖景区创5A工作全面启动,以卫城镇大堰沟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西昌至泸沽湖旅游厕所打造全面完成,旅游服务站点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公母山旅游资源开发积极推进……今天的盐源县,已经做好了“以泸沽湖旅游为龙头,盐源坝区旅游为龙身,雅砻江水上观光为龙尾”的全域旅游布局,正在统筹农业、工业、文化和科技资源,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健前行。
其它传统产业——盐源县卫城镇罗家村,代表了当地苹果种植的最高水平,种植历史可追溯到4代人以前。罗家村一带的果农,几乎家家都同时兼顾了养殖业,苹果大户往往也是养羊大户。“原因很简单,牲畜的粪便是最好的果肥,既生态环保,又廉价高效。”据盐源县农牧局统计科工作人员康明建介绍,近年来盐源县坚持走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养殖园区不断扩大,养殖大户迅速增多。2016年,全县四畜出栏70万头(只),家禽出栏161.9万只,实现产值11.69亿元。同时,该县还巩固提升了盐源辣椒、马铃薯、玉米、荞麦等传统产业,目前,正在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打造特色品牌,拓展销售市场。
在优势产业的带动下,一大批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润盐大地上,完善着产业盐源的发展格局。
农业方面,中药材种植业的异军突起,着实令人惊叹惊喜。盐源梅雨镇村民杨日木子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终于掌握了金铁锁、重楼等中药材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的种植技术。2016年,杨日木子创立的盐源县木邦营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被云南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批准纳入会员单位,并与云南白药集团达成合作协议,联手打造盐源第一个规模化、标准化的金铁锁、重楼中药材种植基地。
2017年,杨日木子在梅雨镇医院旁边成立了云南白药集团中药材收购站,将自己培育成功、适合在盐源种植的种子无偿发放给棉桠乡10户贫困户,发动棉桠、梅雨等平坝乡镇农户600余户从事金铁锁、重楼中药材种植,并亲自指导传授种植技术。今年,金铁锁每斤市场价160元左右、重楼每斤370元左右,市场价值看好。在杨日木子的带动下,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3000余亩,预计产生经济效益3800万元。
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中药材种植,既可以保证药材品质、保证销路,又可以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杨日木子说,待2017年底中药材丰收销售后,打算在盐源建立云南白药中药材深加工基地,带动更多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勤劳致富。
工业方面,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盐源县光伏项目建成投产3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规划12个风电场,总装机115.7万千瓦,核准35万千瓦。协和新能源、丰光新能源、中为新能源、中国电建、中广核……一大批国内新能源“巨擘”齐聚凉山创业发展,盐源已经成为新能源开发的热土。
盐源高度重视新能源开发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抓,在新能源市场快速扩大的情况下,该县并没有盲目扩张,而是着手规范产业开发秩序,全面加强项目管理,杜绝投资开发中的投机行为,保持项目建设有序进行。为进一步推进全县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助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早日建成全州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盐源县专门下发了《加快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统筹协调配合,落实工作责任体。下一步,盐源还将充分发挥水、风、光互补优势,优化当地电网电源结构。盐源电网以水电为主体,大多数水电站为径流式,水电出力丰盈枯少问题突出,而风电和光伏电站枯水期所发电量可有效补充盐源地区中小型水电站枯水期出力不足的状况,形成一定程度的水、风、光互补。
此外,依托规模化优势农产业,盐源县近年来发展龙头企业12家,建成规上冷藏企业12家,果蔬冷藏库储藏能力达4.15万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产业方面,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盐源县脱贫攻坚的强大助力。2015年,盐源县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该县共投入资金382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1180万元,在县城内建成集贸易、物流、融资、培训、创新、创意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并以此为核心,建成29个乡级和11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及物流配送站点,形成辐射全县的电子商务硬件支持体系。
2016年,全县网络交易总额达3.45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157.9%,其中建档贫困户网络零售总额达到0.38亿元,同比增长320%。通过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带动就业人数214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78人、残疾人就业2人。在全县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提升的同时,特色产品电商品牌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了盐源县“电子商务团队服务”带动模式。
过去五年,盐源县产业板块顶住“决战必胜”的最大压力,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率先突围,“人”的因素不容忽视。
驻村包点、修路建房、农技下乡、科普入户,产销对接、扶贫走访精准施策、电子商务向农村推广等等,在产业扶贫的进程中,除了人大、党委、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外,农牧、林业、交通、水电、文化、投促商务等职能部门部门工作人员与群众的粘合度也越来越高。
盐源县盐井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余洪洁是一位性格开朗的中年女士,长期以来的户外工作使她和她的同事们都皮肤黝黑,有些苍老。可是,当她在山路上跟村民们大声打招呼,以及站在山坡上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全村的产业发展现状时,那份自然流露的喜悦在脸上熠熠生辉,使整个人都年轻漂亮了起来。作为农口村的包村干部,余洪洁认为,在帮助群众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干部不仅需要深入基层苦干实干,还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履职素质,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为群众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生产意见。
随便走进盐源县农业主产区的一个村庄,总能看到一些来自各机关单位或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的身影,他们活跃在生产一线,带来了资金、项目、技术等资源,也带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与“干部苦帮”所呼应的,是“群众苦干”。
“盐源人民特别勤劳。”这是许多省州领导和外地游客的一致评价。起早摸黑、亲历亲为,该县的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几乎都有一双遍布老茧的手,财富,从来都是由勤劳的双手创造。不过,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过程中,盐源群众除了勤劳务实,更增加了创新创业:
近两年,电商创业热潮席卷全县,从农村到城镇,从大学毕业生到家庭主妇,通过互联网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案例举不胜举;
许多专业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在做大做强基础产业的同时,更大胆进军乡村旅游和冷链仓储行业,一大批星级农家乐建成营业,仓储物流更是快速兴起,逐渐填补起产业链条中的空白部分;
一些苹果大户打破地域壁垒,到云南寻找自然条件相当的发展空间,在外省购置土地扩大产业规模,既发展自身,又带动周边;
还有核桃种植能手组团外出向省外核桃产区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当地农户修枝嫁接,这种季节性的新型劳务输出,能给一个家庭增加上万元的现金收入……
从田间地头到加工企业,从生产一线到物流运输,从实体销售到电子商务,从偏远贫困县到热门旅游胜地……一路看来,产业盐源在转型跨越的实践中风生水起,如磁场积蓄力量,如航帆引领方向,如孵化器,催生着越来越多的创业开拓者,推动“四个盐源”建设大步向前。
文/本报记者 张敏敏
图/曾成绪
优势产业筑牢支撑基础
新兴产业完善发展布局
谋事创业凝炼
“盐源精神”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凉山讯(曾成绪记者胡智)近日,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和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两县共商共建泸沽湖污水处理厂工作会召开,双方就污水处理厂选址、管网建设及运营等工作达成初步共识。双方认为,泸沽...
盐源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