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青天铺村:转变就在一“念”间

凉山日报 2017-06-13 08:30 大字

5月24日,小高山上云雾缭绕,笼罩着盐源县平川镇青天铺村。尽管已是天气转热的时节,但位于高山上的青天铺村仍然寒冷。

走进村里,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嚣声。仔细看去,村民们正赤着膀子,热火朝天地修建着“一村一幼”教学点。流着汗水的村民们露着笑容,这是在为他们的孩子建设“梦想的殿堂”。

自脱贫攻坚开始以来,这样的建设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青天铺村呈现。基础设施大建设、思想观念大转变,改变着这个坐落在西昌至泸沽湖旅游黄金道路旁、平均海拔2700米的山村。

转变,就在一念之间,就在青天铺每一个村民的身边。环保设施建设,奠定了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基础;产业叠加转型,拓宽了新农村产业发展之路;帮扶带动,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

环保打底

建设环境友好型新农村

从2015年算起,仅仅2年多时间,曾经贫穷落后的青天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3.8公里的硬化通村公路铺好了,村民陆续住进了基础设施完善的彝家新寨聚居点。

搬进新家,只是起点。青天铺村制定了一个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省人大常委会帮扶组组长郑勇说,我们要建设环境友好型新农村。

曾经,青天铺村垃圾堆积成山、臭气熏天,传统的生活方式难以改变。村委会主任沙国忠表示,要从村民环境意识相对落后的问题入手,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2016年年底,盐源县环保局投资近80万,在村里修建了垃圾焚烧场和污水处理站。从此,青天铺村“清新”起来,也更加“靓丽”起来。

垃圾焚烧场的建成,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置,焚烧效率也有所提高,基本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自从有了垃圾焚烧场,村委会派专人每天打扫村道卫生,并引导村民注意自家卫生,房前屋后的花草也要管理好。在村委会的监督下,村民们渐渐养成了每天打扫卫生、将生活垃圾装袋扔进垃圾处理场的好习惯。

记者采访当天,在垃圾焚烧场偶遇了来扔垃圾的村民杨阿卡。杨阿卡的家离垃圾焚烧场比较远,但他已经养成把垃圾扔进焚烧场再出村的习惯。

对于这个在村里蔚然成风的好习惯,脱贫户沙尔哈感触颇深,以前村里天天都是臭味,现在垃圾有地方扔了,空气好闻多了。村里的卫生得到改善,沙尔哈开始注重家里卫生,不仅在灶台和墙上贴上白瓷砖,还养成了每天打扫屋里屋外,垃圾装袋后约着邻居一起去扔的习惯。家里干净了,吃的也讲究起来,每年摘花椒时,要杀自家养的生态猪给帮工的人吃。

村民们和沙尔哈一样,从自我做起改变了生活环境的同时,在村两委的引导下开始注重起绿色环保。村里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建成,更是增强了村民们保护绿色生态的意识。

生活污水处理站在实现污水无害化、资源化与再利用的同时,解决了村里排水堵塞严重、雨季污水外排难等问题,有效改善了脏、乱、差等环境污染问题。村妇联主任沙金秀说,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站处理排放,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也保护了绿色生态环境,为发展旅游做好了铺垫。

产业叠加

建设产业多元化新农村

红花椒是青天铺村的传统种植产业,虽有地理、天气等优势,但由于落后的生产条件和技术,产量低、收益少。近两年来,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村里还请来省农技人员传授种植技术,让红花椒真正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如今,依靠种植红花椒,青天铺村许多村民的年收入可以达到7、8万元,种植了30亩红花椒树的马长生,去年年收入更是达到近16万元。对以后的发展,马长生作出了规划、并信心十足,他表示,今年还要继续扩大规模,赚更多钱、过更好的日子。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盐源宁蒗共商泸沽湖污水处理

四川经济日报凉山讯(曾成绪记者胡智)近日,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和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两县共商共建泸沽湖污水处理厂工作会召开,双方就污水处理厂选址、管网建设及运营等工作达成初步共识。双方认为,泸沽...

盐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