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舍垮村:泸沽湖畔好家乡

凉山日报 2017-06-12 08:09 大字

“阿注喂,阿注喂……”摩梭情歌若隐若现,木楞子世世代代守望着泸沽湖,猪槽船一年四季荡漾在草海……这里既找得到魂牵梦萦的乡愁,也看得见欣欣向荣的现在,更望得见美好光明的未来,这里是盐源县泸沽湖镇舍垮村。

经过共同努力,2016年,舍垮村通过国家、省、州脱贫攻坚验收,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67户254人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全村已经形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良好氛围。

狠抓党建谋“四好”

“乱得很”,说起十年前的舍垮村,每一个舍垮人乃至泸沽湖人都有这样的评价——舍垮村位于川滇两省交界,治安环境异常复杂,曾是让外村人避之不及的貊乡鼠壤。

舍垮村村支部书记李比玛扎石介绍:“以前的舍垮村乱得很,案件多、纠纷多,鸡鸣狗盗,风气相当不好,加之村上财务等工作不透明,老百姓不信任村‘两委\’,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开展。”

为改变舍垮村的风气,2008年村两委下决心,狠抓党建,重抓精神文明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转变作风,由村党支部牵头,公开财务,并开展“双联共建”,党员结对帮扶建卡贫困户;同时,注重通过学习提高村民素质,采取农民夜校等方式让村民学习法律法规、卫生、科教知识,集中有一技之长的党员教授技能;开展评选并表彰“好儿媳”“好女婿”“致富能手”等;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组织“迎新春篮球运动会”,邀请全镇8个村共同参与,举办自己的春节联欢晚会,与友邻云南省山垮村互动;成立“爱心教育基金会”,对每年考入大学的学生,实行一本奖励5000元、二本奖励3000元的政策,并对考入重点高中的本村学生进行奖励……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和监督下,短短三年时间,舍垮村返朴还淳。如今的舍垮村,村民法律意识增强,养成了勤俭节约、时时守信的好习惯,全村形成了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依法的良好法治环境,热爱劳动、孝敬父母、乡邻友好的良好风气随处可见。

“变化太大了!以前天一擦黑就不敢出门,家家都养看家犬,鸡和猪关在自家院里还会被偷。但这几年不一样了,你看,现在我家猪圈鸡圈都修在屋外,没有看家犬,也从未丢过一鸭半鸡,我放心得很。”舍垮村四组村民喇鲁若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新风气带来的好生活,在他眼里,如今的舍垮村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让人充满安全感。

“2010年我们舍垮村还被评为‘州级文明村\’哩!”李比玛扎石自豪并欣慰地说:““风气改善得到老百姓的肯定,我们村‘两委\’的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整合项目助“四好”

既要“留得住乡愁”,又要“看得见发展”,这是舍垮村建设中不变的宗旨。

李比玛扎石介绍,2014年以来,舍垮村整合“摩梭家园建设”、“扶贫攻坚”、“三改建设”等项目,如火如荼建设摩梭风情浓厚的美丽家园。

通过补助资金,完成282户民居改造,67户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民居建筑在保留、还原传统摩梭民居的特色和维持原有布局形式的基础上,增设了卫生间、厨房等现代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居住功能,改善了采光和通风环境,民居坚持人畜分居,整治院落环境,村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改造民居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扩建村级卫生室;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好村级文化室;全面启动“一村一幼”试点工作,解决了舍垮村50名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逐步完善道路、房屋、绿化带等基础设施。

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同时,舍垮村始终坚持“摩梭本色”这一灵魂,以保护、传承摩梭文化。

在文化打造过程中,舍垮村一方面建设摩梭非物质文化传习所,开展摩梭母系大家庭保护和达巴文化传承,对喇嘛、大巴、木匠、石匠以及民间音乐人等文化传承人实施补贴;一方面把一些家庭打造为“家访户”,既向游客展示了摩梭文化,又提高了村民收入。

“民居改造使得房屋功能得以提升,在保留祖母屋的同时,改善了屋内的采光条件,并将火塘迁至厨房,改建了厕所,(紧转第2版)

新闻推荐

四川省县级供电企业全面消除代管体制

近日,四川盐源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至此,国网四川电力供电辖区内县级供电企业全面消除了代管体制,这也标志着“三个一”电力发展格局取得了重大突破。据了解,2000年至2010年,国网四川电力实现了对74...

盐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