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成绩不离岗 挂职书记变成了驻村第一书记
杨通权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个“傻帽”,放着待遇优厚且轻松的工作不做,偏偏要去一个水电不通的村挂职书记,而且任期满后还继续干上了驻村第一书记,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可是在盐源县平川镇土公铺村的村民眼里,杨书记可是他们的大恩人大能人呢。不仅帮他们解决了困扰多年、影响生活、制约发展的水电问题,现在还要带他们致富奔小康。这样的干部,又怎么能不被村民拥戴和喜爱呢?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泱 陈小玉
初春,走进盐源县平川镇土公铺村,成片的核桃树里,一座座小洋楼拔地而起,一阵暖风吹来,核桃树的清香扑鼻而来。驻村第一书记杨通权正带着村两委干部查看着核桃树的发芽情况。
“管理得好的话,这些树枝明年就挂果了。”杨通权指着今年才嫁接的树枝说。
主动请缨到村上挂职
村民质疑冷热参半
土公铺村位于盐源县平川镇的西南部,是西上小高山,前往盐源、木里的必经之地,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34户928人,由彝、汉、藏、回、蒙5种民族组成,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水田只有285亩,旱地915亩。长期以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落后,全村的经济发展始终处于滞后状态。
2010年,盐源县金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了响应对口支援帮扶贫困地区的号召,积极联系了就地贫困村平川镇土公铺村。
要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必须要专人去负责。集团公司联系了对口支援帮扶村后,提议派人去村上挂职。
“我是土生土长的金河乡人,土公铺村的情况,我是最了解的,能不能让我去?”听到要派人去村上挂职,办公室主任杨通权主动请缨。
2011年,杨通权带着集团公司的重托和一腔热忱,走进了土公铺村任挂职书记。
“可能是来镀金的吧?”
“来耍耍的吧?过渡一下就回去当领导了!”
“公司里那么高的收入,怎么会安心在这里哦?”
……
杨通权说,虽然是临土公铺村不远的金河乡走出去的农村人,土公铺村的很多村民也都认识自己,但一听说自己到这里来是挂职的,村民们对自己的态度从热情变为了冷淡。
甩起膀子干实事
杨通权成了村民的贴心人
“不干点实事出来,村民们始终不会相信自己。”杨通权在心里默默地盘算着。到村上的第二天,他就带领村两委干部,一家一户地查看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遇到贫困的家庭,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两百元表示点心意。慢慢地,村民们对自己的态度又从冷淡变成了热情。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杨通权就走完了6个村民小组。
“没有产业,没有水电,他们怎么生活?怎么致富?”杨通权及时地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反馈给了集团公司。
2011年,在集团公司的支持帮助下,杨通权带领村民们投工投劳进行农网改造,土公铺村村民点着松油灯过的日子,从此成为了历史。
照明电的解决,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但土公铺村由于处于二半山区,再加之离矿区比较近,村民们长久以来喝着山沟里的泥巴水过日子,如果遇到干旱季节,村民们要爬几里远的山路去挑水喝。
“没水,怎么生活?没水,怎么发展产业?”为了寻找水源,让村民们早日喝到干净的山泉水,杨通权带领村两委干部爬山涉水,终于在10公里外的响水河(地处原来的老官乡)找到了山泉水。在杨通权的多方协调下,集团公司出资30万元,为土公铺村接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杨书记吗?说真的,他可是我们瓦几瓦的书记哦,要不是他,我们现在还点着松油灯、喝着泥巴水过日子。”彝族村民马约体告诉记者,杨书记刚来的时候,他们很多村民都认为,杨书记也像过去挂职锻炼的一些干部,走走就回去,不会为村民们带来好处,没想到,这个杨书记不一样,他是来干实事的,短短的几年时间,杨通权就解决了他们最迫切的愿望。
任期结束不舍离去
只想改变贫穷现状
杨通权上任以来,他的心里一直惦记着土公铺村村民们的冷暖。水和电给他们解决了,他们的生产能上去吗?他们的钱袋子能鼓起来吗?杨通权的脑海里始终闪着土公铺村乡亲们的身影,为了随时掌握村民们的情况,一到周末或晚饭后,杨通权就喜欢骑着他的洋马儿(自行车)到村里转转。
“让青春吹动着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这首歌是杨通权常在嘴边哼哼着的,唱几句又哼几句,山乡的黄昏在自行车清脆的铃铛声中显得更加宁静。
“说到底,我也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农村里的困难和需要我深有体会,脱贫奔康还是要靠产业来带动。”杨通权动情地告诉记者,在盐源县,很多老百姓靠着苹果和核桃产业走上了致富路,但土公铺村一来土地资源少,二来气候不适宜种植苹果,所以很多村民还在贫困路上原地踏步。“大家都乡里乡亲的,看着乡亲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像猫抓一样,共同富裕的中国梦不能落下一个乡亲!”
2014年,杨通权村上挂职书记的任期已经结束,打算召回提拔时,公司里又接到了派人去当“驻村第一书记”的任务。
“不出成绩不离岗,况且那里的情况只有我熟悉,能不能还是让我去?”杨通权再一次向公司领导提出了申请。
公司领导经过讨论后,批准了杨通权的申请,杨通权再一次走上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岗位。
“上次来是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而来,这次来是带领他们脱贫奔小康,目的虽然一样,但压力却大许多。”杨通权告诉记者,驻村第一书记的任务是***,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他身上的担子可不轻。
说干就干,杨通权再一次召集村两委干部,深入分析和研讨村民们致贫的原因,制定脱贫的计划,认真筛选建档立卡的精准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他们在精准筛选过程中了解到,全村有27户精准贫困户,其中4户为因病致贫,3户有智障人员,导致劳动人员不足而影响其农业生产。
针对致贫的原因,杨通权和村两委干部制定了***规划,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硬化全村通组路5公里,扩建生产用水水渠9公里,改造1.5公里供电线路;二是因地制宜,大力推动核桃、青椒、花椒等适应本村的经济林木产业发展及产品深加工,并鼓励村民们在林下搞养殖;三是加强劳务培训,每年都要邀请县上的林木专家到村上,组织村民进行一到两次种养殖业和劳务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种养殖业技术水平;四是开发电商,在村里确定5户为电子商务户,开通宽带网络,把特色农产品、野生菌、天然无公害的猪、牛、羊鸡等销往全国各地,增加村民收入。
“你看看,这些田埂上,过去是什么东西都没种,白白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如今种上了核桃和花椒,每年为他们带来的收入可不少呢!”在贫困户陈华荣家的田埂上,杨通权指着正在发芽的核桃苗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村里家家户户都扩大了种植核桃和花椒的规模,现在全村有20多万株核桃,每年为村上带来近200万元的收入;种上的830亩青花椒,每年也给村民们带来了近百万元的收入。
“不出成绩,我就对不起自己胸口的良心了。”杨通权说,自己是主动请缨来的,如果制定的目标实现不了,那么自己就是个不称职的驻村第一书记。
村书记王学文告诉记者,杨书记是个干实在事的人,他到村上来后,村上的变化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村民们发家致富的信心更强烈了,去年,为了核桃产业的深加工,他又和集团公司协调,花了3万多元,为村上买来了一套榨油机,以后村民生活上的用油就不需要自己花钱去买了。
说实话,做实事,在土公铺村村民们的心里,杨通权不仅仅是个驻村第一书记,他早就是他们致富路上的领头羊,每年的春耕来临前,杨通权早早地就为村民们准备好了肥料,就在今年1月27日,杨通权就为村民们拉来了352袋化肥,村民们再也不用自己花钱去西昌买肥料。
“2010年,我们村的人均收入只有3500元左右,到2015年,我们的人均收入突破了7000元,只要他在我们村上,我们脱贫奔康没问题。”土公铺村村民们对未来的小康生活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上接A02版)大堰沟村委会选出几名年轻干部,于2015年初成立了一个电子商务协会,带领乡亲们学技术、找客源,通过互联网卖苹果,目前已经让果农们尝到了甜头。“这是一个新的趋势,对我们果农来说,网上卖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