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门女婿也是亲儿子 70岁老人陈基友与90岁老丈母的亲情事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3-12 10:27 大字

他已是人父,年近七旬;他是千万上门女婿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农民,没读过书,没有文化,却一直发扬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孝敬父母。他把丈母娘当作自己的亲娘,丈母娘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儿子,并把这种家庭文化潜移默化到自己的子女心中,代代相传。他就是盐源县双河乡五洞桥村的陈基友。

陪老人过年 温情暖洋洋

陪伴老人 薪火相传

陈基友的丈母娘张定珍,现年90余岁,平时不愿出门。“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去什么医院嘛?”即使生病了,子女送她去医院,她总是这样说。

“老人不愿意走动,但我们‘年轻\’地走走是没有问题的,每年过年的时候丈母娘的亲戚、我家的亲戚都在我家团年,大家一起陪老人聊天、拉拉家常……”陈基友谈起过年感到很满意。“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比什么都重要。老人看见亲人在一起,就会非常开心。”

大家聚在一起,分工合作。有弄吃的、有倾听老人说话的、有给老人洗衣服、整理床铺的还有的,人给老人洗头、剪指甲、捶背……

亲人聚在一起把亲情拴住,回归自然。老人有时虽然觉得有点兴师动众,但心里很高兴。

“我们最爱给外婆买洋芋,外婆最喜欢吃炸洋芋了。”陈基友的子女说:“外婆常吃素,我们过年过节,都要给外婆买些白菜、青菜、面粉、洋芋等素食回来。做成各种各样的菜式,煮的、炸的都有,还可以做一些馒头……好让外婆感觉到过年了,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吃,自己还不用动手,尽量做到整个正月都可以如此。”

每当过年时,孙儿辈的都会给老人做丰盛的素食餐,老人也快快乐乐地享受过年带来的气氛,享受亲人对她的好。

陪伴老人 薪火相传

人们经常都会看见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年人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缓缓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走走停停、或坐或站。不用问就知道这是陈基友和他的丈母娘张定珍,陈基友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地陪伴着老人。张定珍老人也非常默契地让陈基友牵着她逛来逛去,自然走起路来也很少会跌倒。

在阳光很好的每个早上,陈基友总会把张定珍老人背到门前的草垛旁,让老人晒上一两个小时的太阳。

“我的父母过世得早,做这些只求良心上过得去,我觉得我还做得不够好。”陈基友总是这样说。

1945年2月,陈基友出生在树河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陈基友2岁时母亲因生第二个孩子难产而死,4岁时父亲不幸离世,丢下4岁的陈基友和2岁的弟弟相依为命。“我们无奈地成为孤儿,但还是坚强地生活了下来。”结婚当上门女婿后,陈基友把老丈母当成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我来上门就是来给她当儿子的,我还是要一如既往的照顾好老人。”

“元宵节就让我的儿女们给他们外婆洗洗头、洗洗脚,让老人过得舒心才好。”

陈基友说:“孝敬老人应代代薪火相传,我更应该让自己的子女像我一样,做事至少良心上要过得去。”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张定珍老人每当看见有人说话时,总以为别人在讨论她的女婿陈基友,其实老人双耳已完全失去听觉,但她总会在旁说:“我这个儿子好啊。”

本报记者 刘三樱

新闻推荐

金国民创建“金式”用工法

(上接A03版)“金式”管工法让自己带的民工讲诚信“那时候,北京很欢迎我们,北京人对彝族人好得很。”在金国民最初带人到北京时,当地的老板、用工单位,对外来务工人员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由衷的尊重。但...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