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金国民创建“金式”用工法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5-08 09:52 大字

(上接A03版)

“金式”管工法

让自己带的民工讲诚信

“那时候,北京很欢迎我们,北京人对彝族人好得很。”在金国民最初带人到北京时,当地的老板、用工单位,对外来务工人员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由衷的尊重。但是随着来大城市时间的延长,一些打工者的一些陋习也渐渐暴露出来,包括偷工减料、怠工、爱捡便宜、爱发酒疯,遇到一些简单的可以解决的工伤事故采取粗暴方式解决等,这给打工者的发展带了不利影响。

“诚实守信很重要,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一点点利益。”这是金国民对他带出来的民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由他带出来的彝族民工团队声誉一直保持良好。

“每年要跟我到北京来打工的,都会和我签订合同,我要让他们的家人也知道我的用工标准和要求,达不到标准的我是不会带出来的。”这是金国民管理好务工者的法宝。

记者看到,在一份简单的合同中,除了甲乙双方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外,有一条很重要,那就是,“乙方要认真执行工地管理规章制度,严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偷盗、吸毒等违法行为,如不听甲方劝告,做出违法事件情况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甲方不负一点责任。”而合同的约束,最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金国民说;“我想让他们成为诚信民工的代言人。爱国、敬业、诚实、守信,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可能没有听过,但是他们都在用心、用行动履行着。”

他的全心付出

改变了家乡人的生活

现在,走进盐源县棉垭乡,你会看到很多粉刷得很漂亮的小四合院或小楼房。而在这些漂亮的房屋背后,站着两个人,一个是打工者本人,一个就是金国民。因为,这些房屋基本上都是打工者挣到钱后建起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今年4月,金国民累计带领了3000多人外出务工,这些农民工每人年工资均达到2万元以上,有的还翻了番。

棉桠乡核桃村9组村民安巫力家原来是贫困户,家庭年收入不到一千元,不仅住的是简陋的土坯房,连吃饭都成问题。自从2006年,安巫力跟金国民到北京务工后,安巫力如今已经成为带班工头,夫妻俩一同打工,一年的劳务收入达到6万元左右。2011年,安巫力在老家修建了砖房,还开了一间商店,成了当地的小康人家。

棉垭乡阴河村村民马巫萨家共有5口人,曾经因为家庭贫困,他的两个儿子到了结婚年龄,都没有人愿意前来说媒。直到2007年,马巫撒一家几乎倾巢而动,跟着金国民北上打工。现在,他们一家人每年的务工收入就达8万多元,家庭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马巫撒家推倒了以前的老屋基,盖起了一个大方体面的四合院。“现在的棉桠乡,已经没有人再看不起他们家了。”金国民说,相反,很多人家还以马巫撒家作为励志范本。

还是在核桃园村,村民黄超原来是一个孤儿,生活无法走入正轨。2004年,他是第一批跟随金国民到北京打工的农民工。经过多年的打拼,现在的他已经是很多工地老板器重的钢筋工,并在金国民的撮合下娶了妻。现在,黄超夫妻俩一年打工收入6万多元,在棉垭乡新建了漂亮的房子不说,还带动很多农民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

“像这样的例子,棉垭乡还有很多,核桃园村还有很多”,熟悉金国民的同村人丁长生说。

而作为这些民工的带头人,熟悉金国民的人都说,在帮助农民工走出家门打工时,他宁可自己吃亏,也要为民工办事,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每年带农民工外出务工前,他都会贷款,先期垫付给有困难的民工家庭,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汪峰在歌里唱道:“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

金国民和他的民工兄弟们,在为城市建设作出应有贡献之时,也在城市的天空自由翱翔,将理想镌刻进城市的每一寸肌肤,并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

新闻推荐

农民电商:织“网”生财 致富有道

打开盐源果农胡秀洪的微博,里面几乎都是关于盐源苹果的照片。从7月的嘎啦苹果上市,到现在的红将军(早熟红富士)苹果热销,关于苹果的介绍应有尽有。在购买之后,消费者如何查看有没有糖心,运输时会遇到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