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县则约乡石门村高山太阳给这个修建的村寨镀上
3月28日,喜德县则约乡石门村,高山太阳给这个修建的村寨镀上一层金色,村寨屋外,用黄、红、黑三色画着各类彝族图案,远远望去,非常醒目。
听闻我们要参观新居,村民吉克子哈拿出一大串钥匙,将客厅、厨房、中门依次打开。穿过防蚊帘进入客厅,映入眼帘的是皮质沙发,花纹瓷砖地板、冰箱倚墙而立,电视、橱柜一应俱全。
“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吉克子哈42岁,在工地上打零工为生。以往帮别人建房子的时候,他总是梦想有一套自己的小楼房,在2011年喜德推进彝家新寨建设的时候,他的愿望终于实现。
吉克子哈说,彝家新寨建设的房子户型是政府提供不同的样式,他毅然选择了建一栋二层小洋楼,一楼院子用彝族图案装饰,二楼墙壁贴满白色瓷砖,干净又闪亮,这使得他的房子造价远远高于其他村民,整个房子包括装修一共花了17万元,为此欠了几万元外债。“现在日子好过了,随便在哪里打工,一天都能挣个百来块。”
而随之配套而来的彝家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更是将他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你看墙边那些凳子,就知道以前我们的生活是咋个样子的。”吉克子哈指着院子墙壁下的一排矮凳子,从简易模板拼凑而成的矮墩子到红色的小矮板凳,依然保存着。在吉克子哈的记忆里,在他很小的时候,没有坐凳子的习惯,一家人吃饭,坐在地上拿一个大木盆把饭菜舀起,拿手抓着就吃了。
10年之前,这个习惯逐渐改变,有了自己制作的矮墩子,后来又有了街上买的红色小矮板凳,到今年坐上了皮质沙发。
改变的不仅仅是板凳。厨房里,彝族以往用的三锅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电磁炉、沼气和省民委下发的生化炉。“这三个,随便你爱用哪个都可以。”吉克子哈说。
“这个东西不一般,仿照三锅桩做的,但是又大不一样。”他指着生化炉介绍回忆说,因为使用三锅桩,上山砍材成了每年冬季的必修功课,“一年烧1000多斤”木材,每年11月份,他和爱人就开始上后山砍材,早上6点出门中午背100斤木材回家吃饭,年年如此,其中的辛苦吉克子哈甚至都有些不愿意回忆。“脚都刮伤过好多次,现在都还留得有疤痕。”
说到酣处,吉克子哈拿出家里存放的啤酒、瓜子和蜜柑招待客人,啤酒一口饮下已是半瓶,瓜子壳规矩地堆放在一边。“像这些卫生习惯,以前我们从来不在意,现在房子好了,生活好了,卫生也讲究些了。”
正说着,小儿子背着书包回来了,与父母不同的是,小小年纪的他和笔者招呼讲着一口普通话,这是吉克子哈颇为自豪的事情,“我爱人到现在还听不懂汉话,我也只会讲彝语和四川话,只有他们这一代,彝语普通话都会。”吉克子哈知道,儿孙这一代,各方面的环境已大不一样。
新闻推荐
□钟美兰4月28日,喜德县则约乡石门村,高山太阳给建成不久的新寨镀上一层金色,家家户户墙壁上,用黄、红、黑三色画着各类彝族图案,远远望去,煞是醒目。村民吉克子哈家客厅里,皮质沙发,花纹瓷砖地板,冰箱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