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 西昌彝家乐红火迎客来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3-20 05:31 大字

“钟楼上苑”里发展了不少民宿客栈。

□本报记者 刘佳 郑庆红 文/图

3月5日,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阿明彝家乐”的老板娘马友色忙着热情地招待客人。地处国家级名胜风景区螺髻山腹地的安哈镇,继2015年长板桥村彝家新寨等建成以后,如今旅游业发展势头正旺……目前全镇彝家乐已发展至5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4家,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00余万元,直接从业人员近300人。

马友色以前生活在安哈镇马家铺村,因为住在高山上,孩子上学路程较远不说,经济收入也很单一。看到镇上正在打造仙人洞旅游景点,夫妻俩在长板桥组选址修建了这家彝家乐。

马友色介绍,“阿明彝家乐”于1999年开张,刚开张时,外头的路是土路,游客上来不太方便,就餐的院坝还是土坝坝。2014年,在幸福美丽新村新寨建设中,政府补贴资金将院坝、入户路硬化了,“阿明彝家乐”的规模从两张桌扩大到了15桌,客源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年收入从过去的不到1万元一下翻了4倍。

“过年的时候,从成都、攀枝花、昆明等地过来的游客非常多,高峰期一天接待200来人,整个春节一共挣了2万多元。我家厨房比较小,这段时间我正忙着打造一个大厨房,方便接待客人吃饭。去年我家营业收入近5万元,今年肯定能超过去年。”马友色说。

在海南乡钟楼村3组,“多点客栈”老板娘张萍热情地招呼记者到客栈参观,“2016年我开始开办民宿,目前有6个客房,房间价格为300元/天,高峰期供不应求。”

张萍过去是一名家庭妇女,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她和其他住在邛海周边的村民们一起,整体搬迁到“钟楼上苑”聚居点,现在聚居点共有140户377人。搬到新房后,闲不住的张萍觉得这儿靠近邛海边,客流量大,搞民宿应该有效益,于是带头在安置点发展民宿。

“大年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客房都爆满,游客们过来看邛海湿地、疗养、康养的比较多,6天下来就挣了1万元。去年总收入在3万—4万元。通过办民宿,在家里就能赚钱,还照顾了家人,我挺知足的。”张萍说。

据钟楼村村支书尹俊介绍,全村利用旧房、安置房改造改建的民宿一共有40多所。在“钟楼上苑”聚居点,政府在规划设计时,按农户的需求,设计的卧室户型相对较小、房间数增多,还给每一个卧室配套了卫生间,农民住进新房了,就可以通过开办民宿增加经济收入。

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西昌市委、市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引导群众兴办农家乐,形成一大批特色鲜明的农家乐、彝家乐、回家乐、客家乐、渔家乐、藏家乐,人均增收达5000余元。

“仅在2018年,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通过政府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就达23万人次,平整院坝10万平方米,兴建沼气池上万口,搭建经营用房9万平方米,建设园林景观近千处,群众投身乡村旅游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西昌市委农办副主任伍晨兵介绍说。

新闻推荐

西昌市第一小学强化管理 保障校园安全

西昌一小组织食堂、安保、保洁从业人员开展安全培训会。本报讯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西昌一小历来高度重视学校安...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