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疾控中心提醒: 当心!夏季蜱虫病高发 被叮咬时,切勿生拉硬拽
蜱虫正在钻进皮肤。
本报记者杨恒
近日,一条“一家三人被虫咬伤,两人不治身亡”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而事件中的“罪魁祸首”,便是夏季常见的蜱虫。对此,西昌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夏季,蜱虫密度达到峰值,大家进行野外活动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皮肤裸露。特别是喜欢在树下休闲娱乐的老人,以及爱在草丛里玩耍的儿童,更要谨防蜱虫叮咬。
夏季是蜱虫病高发季节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体表。蜱虫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通常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如黄豆大小。
西昌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武亚林介绍,蜱虫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因此患蜱虫病者多以务农者居多。目前,该病尚无疫苗预防,提高防虫意识是关键。建议大家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尤其是在山地劳作的务农者,不要长时间坐在甚至躺在山坡草地上休息。
一般来说,城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须过分担心生活在都市里会感染上该病。但喜欢在大树下或草丛间乘凉、玩耍的老人和小孩,还是需要小心蜱虫叮咬。建议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带宠物外出玩耍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经常给宠物洗澡,定期做驱虫管理、打预防针,以免“惹蜱上身”。
户外活动后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
蜱是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临床上,人被蜱虫叮咬后,常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武亚林说:“由于蜱虫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因此建议,野外作业和出游归来的市民,出现发热、头痛、浑身肌肉酸痛时,就需要考虑是否为蜱虫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治疗。特别是60岁以上的患者,多伴有基础性疾病,更要早发现、早治疗。
被蜱虫叮咬时不能用力拖拽
蜱虫如此凶猛,发现后要怎么处理呢?武亚林介绍,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但由于蜱虫嘴巴有倒刺,刺入皮肤后很难拔出,如果处理不当,蜱虫的口器残留在皮肤内,可能会引起发炎甚至感染。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如果蜱虫叮咬不是很牢固,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蜱虫后,用碘伏给伤口消毒,拔下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万一伤口恶化,也能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
如果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建议直接去医院。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在墙面、地面发现蜱虫,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皮肤不慎接触蜱虫,尤其是接触了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新闻推荐
智能语音咨询服务系统和微信报警系统即将上线 本地市民办业务 更方便外地游客来西昌 更安心
民警现场演示语音咨询系统。本报讯7月16日,凉山州公安局召开深化“放管服”、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通气会。...
西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昌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