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男子受助数年 现欲捐赠遗体回报社会 他说 将有用的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 是一件幸福的事
本报记者洪冬玲
西昌市太和镇花树村4组,一间十余平米的房间内,47岁的杨卫平趴在床上,身子极度消瘦,双腿细如竹竿,过往的一幕幕在他脑海中不停上演,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
他的妻子,西昌“爱心妈妈”洪昌霞说,前段时间,他做了一个小手术,手术对身体影响不大,术后他的身体也恢复得不错,但他却告诉家人,希望自己走后可以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
遭遇意外
瘫痪在床十余年
杨卫平本来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但在十多年前,发生了意外。2004年,他在帮忙修理汽车时,支撑车的千斤顶滑脱,车重重地压在了身上,这次事故造成了杨卫平心肺区以下瘫痪,只能躺在床上,生活无法自理,由于卧床太久,现在全身肌肉已经严重萎缩了。
事故发生后,杨卫平接受了大大小小的手术十余次,花费了数十万元。为了医治他,妻子将房子卖了凑手术费,一家三口十多年来只好挤在这间十余平米的小房间内生活。
家庭遭受重创后,杨卫平的妻子洪昌霞一个人肩负起整个家庭的重任,没有一声怨言,十几年如一日,用真情真爱守护着这个家,照顾着瘫痪的丈夫,还要供养孩子上学。
为了照顾丈夫,负担起他每天的药费以及儿子的生活费,洪昌霞搬过砖、和过水泥、糊过墙……丈夫瘫痪,儿子年幼,她不能离家太远,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儿。长年累月的操劳,让妻子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也生病了,至今都靠药物控制。杨卫平看着妻子为照顾他忙前忙后,自己却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
社会帮助
让他铭记于心
越来越多的人同情杨卫平的遭遇,也被洪昌霞的坚守感动。2014年,洪昌霞被评为西昌市“爱心妈妈”,2015年又被授予西昌市“好母亲”的荣誉称号。而让全家更为欣慰的是,儿子杨进很争气,学习成绩优异,在2014年被评为西昌市“阳光少年”。
在了解到这个家庭的不幸后,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纷纷出动,捐钱捐物,让杨卫平一家三口的生活不至于太艰难,这些都让他铭记于心。
杨卫平的枕头下放着一本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所有人对他家的帮助,小到一件衣服,大到一台冰箱,面对每一次的爱心帮助,他都将时间、捐赠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一一罗列,“没有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家不知道能不能挺过来。”虽然身体瘫痪,但他的意识清醒,他时常叫儿子好好读书,以后有机会要去感谢帮助过他的人。
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十余平米的小单间得到修葺,家里渐渐地有了几件像样的家具。最近几年来,洪昌霞更是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开始养鸭,制作板鸭,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最美心愿
捐献遗体回报社会
2017年,杨卫平无意中通过电视了解到了有关遗体捐献的介绍,当时他就萌发死后捐献遗体的想法。“病了14年,我很痛苦,但我得到了很多来自社会的帮助。一直受大家帮助,也没有能力去帮别人,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回馈社会的关爱。”杨卫平说,自己受伤后,医生、病友、当地政府和一些社会人士的关心,让他觉得非常温暖,很想回报社会。
“后来,我通过资料了解到,美国捐献的遗体占医学教学材料的百分之几十,而我国捐献遗体的确少之又少。”这让杨卫平捐献遗体的想法更加强烈。“与其就这样火化了,还不如把我的身体捐出去,作为医学教学提供材料或其他研究都好。”他希望将身上有用的器官捐给有需要的人,这对于他来说,也是生命的延续,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的角膜可以让别人重见光明,我的正常器官能让等待供体的病人早日康复,我的身体可以用作医学研究。”杨卫平说,对于尚不知道还有多久生命的他来说,这是最大的一个心愿。
对于杨卫平的遗体捐献心愿,家人也是支持的。“当时他告诉我想要捐献遗体时,我一点也不惊奇。”洪昌霞说,尽管刚开始,心里还是有些难过,但转瞬想起这十多年来,大家的帮助,她也就理解了丈夫的想法。
新闻推荐
“大通门彩虹姐妹队”领队张萍带领大家翩翩起舞。“给我一匹骏马,我越过高高山岗,换上我的红妆,我一路放声歌唱……...
西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