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他(她)们 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带劲儿

西昌都市报 2018-06-08 09:56 大字

“大通门彩虹姐妹队”领队张萍带领大家翩翩起舞。

“给我一匹骏马,我越过高高山岗,换上我的红妆,我一路放声歌唱……”一曲节奏明快的《火火的姑娘》响起,在西昌市大通门附近的小广场上,上百位群众整齐划一地排成方阵,翩翩起舞。

每逢夜幕降临,西昌各个社区的广场便开始热闹起来,广场舞队、交谊舞队、太极拳队的大妈、大爷们各自占领了一块地盘。摆上扩音器,接通电源,傍晚的闲暇时光的就这样开始了。

“大通门彩虹姐妹队”跳出精气神

一台便携式低音炮,一支曲子响起,这四邻八舍的居民,自发地聚集在广场上,慢舞、快舞和腰鼓,只要你想,都可以进去跳一跳。这几乎是每个广场在傍晚都能看到的情景。大通门附近的小广场上也一样,一到傍晚就开始热闹起来。

“我们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出来,晚上7点半左右就开始锻炼。”张萍是西昌市“大通门彩虹姐妹队”的领队,她说除了下雨下雪天,姐妹们每天都会准时来跳舞。

“彩虹姐妹队”是一支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广场舞蹈队,成员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最大的有77岁,最小的也有51岁。

55岁的张萍是该舞蹈队的领队,退休以后就喜欢上了跳广场舞,后来渐渐认识了很多同样热爱跳广场舞的伙伴,便有了“大通门彩虹姐妹队”。三年的时间里,“大通门彩虹姐妹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90多个人。

“姐妹们都喜欢跳民族舞蹈,记得在2016年11月的时候,我们一行二十余人到香港参加全国舞蹈大赛,参赛时跳了一支《盛开的索玛花》民族舞蹈,获得了此次大赛的第二名。”领队张萍自豪地说。

“有时候,我会到月城广场上,跳跳扇子舞。”52岁的舞迷刘女士是广场上的“名人”,她除了会跳平时的民族舞外,扇子舞、交谊舞样样精通。原来,刘女士从小就热爱舞蹈。“小时候在学校的腰鼓队呆过,但是由于特殊原因被刷下来了。”刘女士说,现在年龄大了,既然还有跳舞的机会,就要把年轻时候的那股劲儿再发挥出来。

每天傍晚,在广场上,还有很多像张萍一样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每晚出来跳跳舞,锻炼一个健康的好身体,子女自然更放心。”李大娘说,自己要是两天不跳舞,就会觉得浑身没劲,肠道也不如天天锻炼感觉好。

广场舞“舞”出健康好身体

退休前,家住西昌市府街社区的王姨每天下午到家的时间,几乎跟表一样准。上了一天班,家人还等着她做饭,晚上几乎不出门;退休之后,更多的空闲时间,让她锻炼身体的想法得以付诸行动。从今年春天开始,56岁的她每天跟着自己的“老伙伴们”一起健步走。

每天提前给孩子们做好晚饭,然后在社区附近的公交车站牌旁集合,一起沿着府街往涌泉街,步行到大通门广场,放松一会儿再走回来,往往到晚上9点。

刚开始,王姨跟伙伴儿们还能坚持,但时间长了,王姨发现伙伴们越来越少,她们有人喜欢打麻将,有的就地在小区广场跳舞。直到有一天,在一起锻炼的邻居邀请她去附近的广场跳舞,她才发现好多原来一起锻炼的人,都聚在一起共舞。起先,王姨只是在一旁看看,一方面她不擅长跳舞,还有就是她觉得慢跑或快走适合自己。不过,没过多久,王姨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跟着几个跳舞的邻居跳了几天后,王姨发现,即使没有专业的舞蹈功底也能参与,还有人示范。就这样,并不擅长跳舞的王姨坚持了下来,一开始是晚上7点开始跳,一直跳到8点半。再后来,每天早上8点也开始跳一个小时。

从一开始不知道广场舞,到现在只要有时间场场不落,王姨称自己从未能这么快培养起一个新习惯来。王姨说,这个夏天天天出汗都上瘾了,身体也感觉更棒了。

咱跳啥都样样行,两天不跳不得劲

大爷们退休后也迷上了“广场舞”

记者见到王银全大爷时,他正站在音响的旁边,跳得格外认真。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向左转一圈,双手举过头顶,再往右扭扭腰,单脚一小跳,尽管不如旁边大妈们的动作那么到位,但王大爷一个动作都没做错。

记者询问得知,王大爷今年77岁了,老家在布拖县,目前居住在西昌市胜利南路。自打退休后就加入到广场舞队伍中,每天傍晚骑着电三轮带着自家音响从胜利南路来到月城广场,跟着大妈们跳广场舞。

“我自己买了4个音响为大家放音乐,我每天坚持来锻炼身体,每天晚上7点过就来到这个地方。”王大爷说,坚持跳了一年后,他发现自己人也精神了,身体也比以前硬朗了许多。

如今,只要放起熟悉的乐曲,即便前面没有大妈们教,王大爷也能独自起舞。“他厉害哟,能跳十多首舞曲!我都是在跟他学。”旁边的一位大爷说道。

家住西昌市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曾大爷自从加入广场舞队之后,每天都会提前到月城广场,跟着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认真练习,回去后还反复回忆,试图将每个动作都做到位。“既然跳了,就要好好跳。”曾大爷每天早上都会出现在月城广场上,晚饭后也会花一个半小时来月城广场逛逛。差不多两个星期才学会一支舞蹈,在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学会了十余支舞蹈。“颈椎不疼,腰也好了,感冒次数也不多了。”最让曾大爷感觉到变化大的是体重,看着自己的“将军肚”一天天小下去。起初,在接触广场舞之前,曾大爷的体重将近160斤,现在瘦了10斤左右。

人们常说“有钱难买老来瘦”,退休后培养了跳广场舞这一兴趣爱好,是曾大爷此前并没有想到的。曾大爷说,以后会坚持跳下去。

一曲“四步踩”的舞曲结束,记者正欲上前采访时,一位大妈抢在了记者前面。“我们来跳下一曲吧!和你跳比和新手一起跳舒服多了!”还没等李大爷点头,热情的大妈就抬起手臂,摆好了姿势。

一曲又一曲,热情的大妈一个接一个,记者足足等了10多分钟才采访到了李大爷。

原来,李大爷退休前在一家事业单位做会计工作,年轻时就喜欢跳交谊舞。“三步踩、四步踩、探戈、伦巴,以前单位有文艺演出时,我都会上场跳两段。”李大爷说,退休后,他跟随儿子搬到了西昌,住在邮政苑。现在空余时间很多,除了给家里买菜,李大爷每天都会来月城广场跳跳交谊舞,活动活动筋骨。这样一跳,就跳了三年多。

广场舞之所以大热,并不是每个跳广场舞的人都喜欢舞蹈,而是它可以社交和锻炼身体。

在没有广场舞之前,舞蹈成了一少部分人的专利;有了广场舞之后,门槛在被渐次剥夺,不管你是动作娴熟行云流水,还是舞姿呆板别别扭扭,都能获得快感。

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在家带孩子憋了一天,总算可以找个机会出去了,可以极大地缓解孤独感,同时达成健身的目的。所以,几乎任何一个广场舞的参与者一旦跳上了,往往欲罢不能。

文/图本报记者张祺

新闻推荐

高考首日州市领导带队赴考点巡考

凉山州副州长肖春,西昌市委书记李俊,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廷贵等州市领导到高考考点巡考。6月7日,全市8239名考生奔赴...

西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昌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