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争当民族地区文明创建排头兵 从“打扫卫生”变为文明西昌

凉山日报 2017-02-28 09:54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崇宁

一场时不我待的跨越发展之战考验着西昌。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我国含金量最高、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品牌,它彰显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品牌资源。

西昌九年磨一剑,自2008年启动文明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发展与惠民”两大主题,坚持向“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奋进,通过八大环境的建设,倒逼解决全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乡面貌改善,加快打造更高效、便捷的发展环境,解决民生问题,推动西昌更高、更快发展,使你我的生活环境更舒适,使你我的需求得到更好的保障。

在2010年西昌市首次获得四川省文明城市、2011年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2013年蝉联四川省文明城市、2014年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实施创建工作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迈过200亿元、300亿元、400亿元大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相继迈过10亿元、20亿元、30亿元大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第93位,全国州盟首府城市第2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第1位。

文明城市的创建,是西昌跨越巨变的历程。西昌市描绘着一幅幅壮美画卷,诠释着文明城市创建的西昌特色。

文明创建推动城市的发展

西昌成为川滇渝旅游首选地

成为旅游的“人气大王”

今年春节,来自四面八方返乡、探亲、旅游的人们,从空中从铁路从高速从国省道而来,追寻“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的温暖阳光,体验有别以往的家乡记忆。

在鸡年春晚四川凉山分会场举办地影响力拉动下,大年夜凉山、西昌成为亮点,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目光,极大的宣传营销了凉山、西昌旅游,凉山州7天累计接待游客403.79万人次,同比增长9.79%。成为国内最热旅游目的地。

西昌邛海景区作为四川省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春节黄金周的“人气大王”,7天累计接待游客144.27万人,占全省纳入统计的73个重点景区接待总量的12.7%。

2016年11月5日,2016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在西昌火把广场鸣枪开赛。来自29个国家、34个省(市区)、429个城市的20618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其中非凉山籍运动员12011名。其中,全程马拉松3068名,半程马拉松5168名,迷你马拉松12382名。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参赛选手abebe以1小时4分的成绩获得了2016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赛冠军。他告诉记者,他觉得西昌非常漂亮,不愧为中国最美赛道。来自肯尼亚选手希拉以1小时16分30秒的成绩获得了2016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半程马拉松赛冠军。她说西昌的赛道真的是她跑过中国最美的赛道,以后她还会来参加西马,因为她爱上了西昌这座美丽的城市。

旅游带来的改变,不仅是生活,更是向世界介绍西昌的方式。对接世界,西昌已开启“加速度”。

西昌旅游火爆背后是,环境的改善,城市美誉度的提高。西昌市委市政府都把旅游业作为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春节期间扩大消费、促进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主动部署,重点安排,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通过旅游的综合性消费带动了文化消费、餐饮消费、娱乐消费、购物消费以及住宿、交通等繁荣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全市旅游市场供需两旺,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连续举办了三届的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游人云集,体育专列直通西昌,消费贸易日渐繁荣,平台效应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不断推进,西昌正在加快建设凉山州的领头羊和中心城市,城市从“打扫卫生”变为文明西昌,争当民族地区文明创建排头兵,文明建设天宽地阔。

一连串的成果背后,彰显的不仅是跨越发展的速度与激情,更是全市人民对发展的认同、期待与共享。

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烈

450亿元投入民生换民心

生活环境更舒适

自2008年启动文明创建工作,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以来,在西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参与下,全市文明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城市环境、政务环境、社会环境有了新提升,物业规范管理破题起步,志愿服务队伍整合壮大。

但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对文明城市的理解还停留在“搞搞卫生、整整秩序”的初级层面,还习惯于用“突击取胜”的思维模式,被动应对文明创建,缺乏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之部分指标的缺差,如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环境卫生较差,集贸市场脏、乱、差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占道经营、商贩沿路摆摊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区“牛皮癣”治理巩固难度大等。找准问题、正视差距,事不避难,西昌进一步改进作风,在工作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群众满意度的大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着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在全市231个村、39个社区压茬推进“三清五建一覆盖”专项行动,投入800多万元,建成4000平方米西昌市政务大厅,2015年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测评位居全省第13位、全州第2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文明不断形成。

着力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在全市设立了120个“消费维权服务站点”,设立专门的救助机构----西昌市救助管理站(西昌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西昌市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建立了妇女反家暴庇护中心,鼓励并帮助900余名妇女实现再就业。

持续开展“法治细胞”建设,在各社区(村组)建成平安网格176个,平安单位1326个,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建成,初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着力建设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出台了《西昌市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实施方案》和《西昌市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红黑名单”制度;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截至目前,共立案查处各种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68件。

着力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核心价值引领工程”,推进价值观“一榜、一园、一点”建设。结合“中国好人”“身边好人”等活动,开展“善行义举榜”等评选活动;按照“一园一主题、一园一品牌”的思路,打造“法治公园”“好人一条街”“廉政文化长廊”等市民休闲娱乐场所主题公园(街巷);以风清气正打造机关示范点;以校风传承打造学校示范点;以诚信守法打造企业示范点;以家风家教打造社区示范点。截至2015年,该市共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候选人1人、“中国好人” 2人、省级道德模范4人、“四川好人”11人。

着力建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近三年来以“让城乡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让所有的孩子都享受公平均等的优质教育。”为目标,投入38亿元,实施教育“五大工程”和“三改革三建设”。在2015年实现了“一村一幼”的建设目标(共计89所),今年将全面完成2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投入300多亿元实施五大片区建设,投入上千万元完成20个最差小区和10条最差街巷的整改,开展城中村、棚户区、老旧院落、老旧市场改造;新增公交车50余辆,完成250辆出租车更新投放,新增公交线路4条,城市公共交通年均客运量达到8000万人次,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年均达到20%以上。

将医疗卫生工程和社会保障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着力构建市属公立医院及乡镇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三级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城镇医保和农村新农合医保,参保达到98%,同时不断推进居民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均大于90%。坚持“机构+居家”融合,在春城社区、海滨社区等12个社区试点社区养老模式,在社区办公区域增设日间照料中心,满足老人“离家不离亲”的普遍愿望。

着力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全国平安城市为契机,推行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探索建立“6411”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将全市826个党的基层组织、271个村(社区)自治组织、178个综治组织、50个公益组织、8000多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就近纳入网格,在全市形成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切实解决社会治理划界不清、情况不明、力量不足等问题,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确保服务群众面对面、社会治理零盲点。

着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环境。市委市政府围绕“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发展定位,投入40亿元完成邛海综合治理和湿地恢复工程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乡镇,投入3亿元,开展村庄庭园美化工程;投入30亿元,实施生态乡镇“7+1”工程,30个乡镇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32个乡镇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在环邛海沿岸实施“两违一毁”专项治理,拆除、没收违法建构筑物80余万平方米。

实施环保“十大工程”,限期关停康铜、富强水泥等不合格生产线,督促完成西昌钢钒等企业对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完成老城区、火烧林地及城市道路增绿,开展了主城区扬尘、禁煤、噪音等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市拥有2万亩邛海国家湿地公园、1350余公顷绿化覆盖,20多个城市生态公园,人均15平方米公共绿地,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8%以上,宜居环境持续提升。

动真格、用真功、求实效的举措换来的是蓝天白云时常“刷爆”朋友圈,满目苍翠、碧波荡漾、人花共荣的七彩西昌正在成为让群众共享的美好画卷。

延展文明建设的广度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有平台有活动有内容

为让文明城市建设真正成为解民意、惠民生平台,西昌市委市政府开通了市民热线3227159,在西昌门户网站开设了书记信箱、市长信箱,“美丽文明新西昌”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微互动”,市民可以通过电话、信件、互联网等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搜集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倒逼推动问题解决。市文明办还组建了市民巡访团,定期深入居民小区和街巷,对小区环境、市场环境等进行实地巡访,查找问题和不足,并举行市民听证会,听取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为提高全市的文明程度进程,市委市政府不断延展文明建设的广度,实施“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战略,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契机,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以“四好家庭”创建为载体,年均整合资金5亿元,全面实施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成功打造出西郊海门渔村、经久幸福新村、黄水双龙、开元彝家新寨等一批新农村特色示范样板村和茅坡樱红、荷色生香、螺岭彝风等“乡村十六景”;以“三下乡”活动为载体,深度挖掘、弘扬各乡镇地域特色文化,引导村民传承优秀民俗传统,成功打造四合乡彝族达体舞、响水乡彝族打歌、荞地乡彝族摔跤等系列民俗特色文化活动精品,形成融彝民族、航天、田园休闲、古城古镇、渔家风情等一系列各具特色、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蕴。

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推出“4×3”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体系,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市图书馆、文化馆、知青博物馆和3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街道综合文化站、231个农家书屋、28个村级综合文化室全年向群众免费开放;市文化馆每年免费举办声乐、美术、摄影等10多种门类的培训;市图书馆以“爱读书、读好书”为主题免费开展讲座、免费发放书籍;农村电影放映服务中心每年深入社区、农村免费放映电影千余场;在火把广场每年还会举办惠民音乐会50余场,在基层开展惠民音乐联谊会、文化下乡、文化免费培训等20余场。

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了文化、法律、科技、环保、旅游等行业志愿服务大队57个、服务分队148个。每年,10万余名中小学生、干部职工、青年志愿者、夕阳红志愿者、文明监督员主动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每年组织开展新年圆梦、学雷锋树新风等全市性大型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次。

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已内化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西昌积极探索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古老的西昌焕发出新姿,一座独具特色的廉洁西昌、法治西昌、宜居西昌、宜业西昌、文明西昌正呈现在我们面前。

新闻推荐

的月亮湖公园,人群熙熙攘攘,前来参加州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参会代表们正在参观西昌市东西海“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海河月亮湖公园一期工程(原海河水利公园)是东西

城市美景月亮湖2月7日中午,在西昌市海河边的月亮湖公园,人群熙熙攘攘,前来参加州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参会代表们正在参观西昌市东西海“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海河月亮湖公园一期工程...

西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