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羊肚菌托起贫困户致富梦

凉山日报 2019-03-05 08:13 大字

产业特写

2月20日下午4时,位于普格县五道箐乡的洛博村和洛果村在艳阳下层次分明:抬头仰望能看见蓝色天空,平视远方能看见绿色山峦,直视近处能看见田野和村庄,那笔直的则是黑色柏油路……

距离柏油路约20米的坡地上,有个占地175亩的大棚基地,一排排大棚像威武的士兵沿着缓坡整齐列队,它们守护的不只是棚里的草莓和羊肚菌,更是这个彝家村寨春天里的致富梦。

销全国  

种草莓+羊肚菌

“这个草莓也太好吃了,好甜!”记者还未走进大棚基地,便能听到一阵阵游客欢叫声传来!

“这10多个游客是西昌一家美容店慕名前来采摘草莓的!”普格县螺髻山彝嘉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顺林指了指前方大棚里正在采摘草莓的游客后介绍道,“这段时间,来基地摘草莓的,每天都有几十上百名游客。”

据了解,该基地一共种植了40亩草莓,品种全部是巧克力,味道纯甜。目前,基地草莓已进入采摘期,每天约50名工作人员都忙不赢。走进大棚,你能闻到淡淡的硫黄味。“每座棚里都挂了两盏硫黄熏灯,用来预防白粉病。”何顺林介绍,“基地的草莓从来不打农药,无论你什么时候来采摘,都可以放心吃。”在销售方面,基地主要采取了电商(占比约10%)、分销(占比约50%)、水果批发市场(占比约30%)和零售(占比约10%)“四条腿走路”的方式,而且销售价格比市场上的普通草莓高了一倍不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每亩地销售收入能达到2万元。”何顺林如是说。

另外,基地从今年起还种植了100亩的羊肚菌,每亩约产出300斤,目前已大量上市。“最近羊肚菌的市场价比较低迷,仅45元/斤的批发价。不过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羊肚菌的收益至少也是1.5万元/亩。”何顺如高兴地说。

分钱了

大棚托起致富梦

吉则莫尔古,五道箐乡的洛博村一组村民,典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一共有6亩地,原来主要种植苞谷、土豆,除了够满足自家生活,几乎所剩无几。自大棚基地建立后,她来到了大棚里干活,一天50元,一个月收入1500元;儿子儿媳也去了广东打工,每人一个月能挣3000元。就这样,吉则莫尔古家的日子逐渐一天天好转起来。

洛果村第一书记刘维透露,自从开始种草莓、羊肚菌后,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2017年,我们村集体经济仅收入2500元,2018年增加到2.5万元,今年的目标是4万元”。

今年1月23日,五道箐乡彝嘉农牧有限公司举行大棚产业贫困户分红仪式。“122户贫困户,每家领到了1000元的分红。”五道箐乡工作人员日海补都惹告诉记者,“除分红外,流转土地的所有村民,还领到了1000元/亩的当年土地租金;村集体也得到了每亩300元的收入。这个收入,很显然比曾经单纯的种苞谷、土豆强很多。”

据了解,大棚基地目前已经解决了每天约50户贫困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未来三至五年,我公司准备把大棚基地扩展到500亩!”何顺林对于这个不太遥远的梦非常有信心,“届时,会有更多的贫困户来到大棚基地就业,学技术。”

五道箐乡大棚基地的成功,已经在普格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目前,至少已经有四五个乡镇来到基地学习考察,并已经开始打算在自己的乡镇种植大棚草莓及羊肚菌。”何顺林如是介绍。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泱 张敏敏 张文俊 买锐

新闻推荐

镌刻激情与梦想丹红扎里

古朴浓烈、美观大方、简洁明朗、风格独特的彝族阿都服饰,流行于大凉山的布拖、普格、宁南等彝族阿都地区和昭觉、金阳...

普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普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