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种蔬菜 每天都有进账 没事时,躺在沙发上追追剧
朱尤顺种出来的大棚蔬菜好卖,天天都有进账。
人物:朱尤顺一家
普格县红军树村
过去,红军树村的大多数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养家糊口,朱尤顺夫妻也不例外。因为没有什么文化技术,在外打工的日子,他们基本都是在建筑工地上做体力活,一天下来骨头都要散架了。
现在,朱尤顺夫妻回到红军树村,守着家门口种起了大棚蔬菜,每天都有现钱进账,还能陪着老人和孩子,闲来没事时就躺在舒适的沙发上追电视剧,这样的幸福生活,夫妻俩梦寐已久。
本报记者 刘泱 邓天霄 陈小玉 杨玲玲 罗予婕
在农村,栽粮种菜是农民的老本行。不过这种菜可是有讲究的,原先的农民靠天种菜顶多自给自足,而当今的农民根据“菜篮子”需求,灵活种植各类时鲜蔬菜和返季果蔬,抢占消费市场,也种出了发展致富的好日子。在普格县普基镇红军树村,村民朱尤顺一家就是依靠发展大棚蔬菜,过上了甜蜜滋润的幸福生活。
昨日背井离乡打工
朱尤顺的家在红军树村的新村建设点,一幢200余平方米的别墅式小洋楼是夫妻俩奋斗大半生的心血。
闲来没事,朱尤顺和妻子周兰金最大的休闲方式就是躺在舒适的沙发上追电视剧。
“液晶电视是去年国庆节才买的,60寸的花了差不多一万元钱。” 朱尤顺很享受现在轻松安逸的生活,提及以前的日子他说苦不堪言。
2009年以前,红军树村的大多数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养家糊口,朱尤顺夫妻也不例外。
没有什么文化技术,在外打工的日子,基本都是在建筑工地上做体力活,一天下来骨头都要散架了,第二天还得咬牙坚持。不坚持、不上工,连自己吃饭都老火,更别说带钱回家养老人、孩子了。
因此,只要有活路做,再苦再累都是件开心事。遇到不好找活干,之前做了的活又紧到拿不到工钱时,那种身无分文漂泊异乡有家不能回的日子才真正是苦。
那些年,尽管朱尤顺夫妻在外过得十分不易,但在老父亲和一双儿女面前,夫妻俩从不言苦。只要是领到工钱,顾不上给自己买点吃的、穿的,首先想到的是家里的老的和小的。
都说在外打工挣的是血汗钱,拼的是自己的青春,博的是自己年轻健康的身体,朱尤顺夫妻也梦想着早一天结束外出打工的生活。
今昔守家门口种菜
2009年,红军树村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在新村村尾新规划了60亩菜地。为鼓励村民发展设施蔬菜,当年政府给出了扶持政策,村民搭建一亩大棚,政府补贴1万元。得知这一惠民政策后,原准备继续到外地打工的朱尤顺和妻子一商量,在自家的3亩地里率先搭起了蔬菜大棚。
“在我们村种大棚蔬菜,条件十分好,你们看不缺水、不缺肥。”从朱尤顺家到他的蔬菜地,就是村头到村尾这么一段距离,走路用时不到5分钟。
指着路边两条流水潺潺的沟渠,朱尤顺说大棚里的蔬菜需要水时,扒开大棚前面的进水口,棚里的蔬菜无需浇灌就能喝饱水了。另外每个大棚前方还有一个储肥池,翻地后的菜根、菜叶收集在池子里发酵后就是农家肥,这些不施化肥的蔬菜拿到市场上特别好卖。
这两天走进他家的几个蔬菜大棚,青椒已经开摘、茄子有半大、番茄虽已挂果,但皮色还是绿的没有泛红。
不时有菜贩子给朱尤顺打电话问他好久送菜,朱尤顺说这两天除了有青椒可送货,四季豆、茄子和豇豆都还没有成熟。特别是番茄种晚了,要是像以往那样,在春节期间上市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守着家门口种菜,每天都有现钱进账,还能陪着老人和孩子,这是朱尤顺夫妻梦寐已久的幸福生活。
明天的日子会更好
“要是能在本村找到闲置的土地种菜就好了。”对于现在自家几亩地的种菜规模,朱尤顺并不满足,他的想法是通过租赁或流转更多土地发展大棚蔬菜。
朱尤顺说与在工地上做体力活相比,种菜轻松多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平时的管理很轻松。以他家现在3亩大棚为例,这两天夫妻俩只需早晚去大棚看看温度和湿度,对正在牵藤的豆角搭一搭支架,将成熟的辣椒摘下来,基本就没什么事情了,中午要不在家看看电视,要不出去与村民打几圈小麻将。日子太闲了,也不太习惯,因此想扩大种植规模。
那么,种一亩大棚蔬菜一年大概有多少收入呢?
“总之天天都在卖菜,天天都有收入。” 朱尤顺说大棚种菜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四季生产,主要是能抢早、赶行情。每年12月左右,大棚里就是种一些小菜,赶在过年前上市,都能卖不少钱。实行错季生产,收入还是不低。因此,一亩大棚蔬菜每年怎么也有2万左右的净收入,这也是他想扩大种植规模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村里不少村民的日子好过了,不再耕田种地,看着这些闲置的土地,朱尤顺希望通过整合资源,在这些土地上盖上蔬菜大棚,带领村里那些至今还在外打工的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新闻推荐
□张怀理(绵阳)那年冬天,我和生产队的所有劳动力一起,在板桥大队修水库,负责用鸡公车推土垒坝。突然,一只手拍了一下我肩膀,我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军官。他说,你想当兵吗?我说想,做梦都想。父亲当时已经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