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就写诗而言,我很幸运我是彝人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3-13 18:36 大字

比曲积布

——彝族新锐诗人比曲积布印象

■文/本报记者 米赢图片提供/比曲积布 

“凉山籍90后诗人比曲积布获‘2014年度美国普利策诗歌奖’特别外籍候选人提名”,2015年2月26日,这则以年龄段为开头的消息吹开了今年春天稍显慵懒的诗歌界(严格来说是凉山诗歌界)那种想要和整个世界谈谈的涟漪。短短几天,这个年轻彝族人的名字被微信圈里的朋友们转载和分享了无数回。

诗歌,以一个年轻人的名义,让凉山诗歌爱好者们直接进入狂欢季。适合这个季节的所有语言都被打上了诗歌的水印,在美好想象中发酵成一拨不大不小的跟踪和反跟踪剧情,跟踪者的眼里,都是比曲积布这个名字,在诗歌的世界里,一个人因为诗歌写作而被爱,已变成了诗歌的必然组成部分,应该是一件好事。

3月3日下午,新报记者联系上了准备返校上课的比曲积布,这名年轻的大一学生,明显地并不适应这种被扩大化的喧嚣,他说,我仅仅是一个诗歌习作人,没什么可以采访的。不过从他流露出来的诗歌意向里,他也坦言,就写诗而言,“我很幸运我是彝人。” 

比曲积布首部诗集《语祭山梦》囊括了比曲积布迄今为止的所有汉文作品,包括诗歌、文论,以及访谈,是作者多年来的心血之作。

父亲、朋友圈和诗歌圈子

比曲积布出生在普格县一农民家庭,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读书,虽然家庭的经济压力有点大,但是他的父亲从来不阻止他对诗歌的爱好与追求。他说,“我很幸运有他这样的一位父亲。”

说到朋友圈,比曲积布说他们都是文学爱好者,和他交往频繁的有“丽江雪女”阿月丘、“新疆红裙”达利卜·安斯、“内蒙草原仙子”耶律燕、“桂林水妖”李彦、“宁南画灵”孟晓雨和“西藏少僧”扎西加措等一批潜力派的90后群体,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外语很好的,而且能够翻译,这是在中国其他诗群中极少见的,这也是他提出“世界地域写作”的一个支撑和信心之一,他说这样可以自己去翻译外国的作品,把自己的东西很直接地介绍给外国人。

说到国内外对他影响最深的诗歌作品或者诗人,比曲积布说影响比较深远的外国诗人有艾略特,他教会了自己沉静和深邃。他认为真正的诗歌是一种极其个人、极其重要的灵觉经验。还有美国诗人惠特曼,当他读到惠特曼的诗时,就不把自己当作诗人了,而是作为一名读者和学习者在阅读他的诗,那时候觉得惠特曼是世界上唯一的诗人,后来拜读雨果、约翰·邓恩们的作品时,也有过同样的感觉,至于为什么对塞内加和克维多没有这样的感觉,他笑称至今都说不清楚。他认为当一个青年诗人第一次发现一位前辈诗人时,他会视其为诗歌而不是诗人,把诗歌看作一门需要至少经过数个世纪的摸索才会被人发现的艺术,这就是惠特曼给他的印象。

而国内的诗人主要是北岛、海子等一些1980年代的诗歌天才对他的影响很深,他从他们的诗歌中学习到了语言的表达和意象的组合。

但是现在看来也不全然,因为每一个经过历史考验了的诗人都有其自身的魅力,他说,一个人不应该只把某一个自己喜欢的诗人视为卓尔不群的诗人,实际上诗歌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艺术和思想,其实现在在写诗的不一定就是诗人,而不写诗的也可以是诗人。

处女作、感动和写诗的最佳时间

比曲积布的处女作叫《地域迷药》,在民刊《独立》上发表的,当时《独立》正准备出23期,他仓促地写了这首诗,虽然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是得到了《独立》评论群的好评,这对他鼓励很大。

对于写作的最佳时间,他说这个因人而异,他自己就喜欢夜晚时分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或者一个人山林里散步之时进行创作,此时整个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金黄的月光、黑色的土地、魔幻的岩石、远古的小路、幽深的森林等都是诗写者最原古的血液。

“就写诗而言,我很幸运我是彝人”,作为大凉山土生土长的彝人,他充分吮吸着大凉山赋予自己的馈赠。彝族最古老的传说与神话,彝族最纯真的习俗与最神秘的宗教,连绵的群山上碧绿的森林,深蓝的天空下彝人的远梦与巫语,都是他梦的家园和血的源头,也是他写诗的源泉之地。

“我的诗歌只有立足生根于大凉山的森林群山与黑色的河流,才能向外延伸和繁殖”,他说,大凉山养育了彝族最深厚的文化,滋养着每一个彝族诗写者。冬天的他乡很冷,只有在黄昏远望大凉山的时候,血管里的火才能重燃,给以自己温暖,在大凉山这片闪着黄金般光芒的土地上,诗歌变成的火焰随时都会向你的笔尖涌来。

诗歌、诗人

以及文化软实力

对于“觉得诗歌或者诗人在当下的角色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时,积布说在当下这样一个年代,诗歌应该是我们最丰富的精神营养和医治我们枯竭灵魂的最好药物,而诗人应该是社会底线与人类良知的守护者。

今天的社会,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某些时候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诗歌在当下的作用应该是唤醒人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去寻找在物质世界中失去已久的灵魂,重建人类精神家园。作为一个彝族人,他的诗歌中经常提到的是一些富有彝族文化与大凉山地域元素的意象,比如岩石与经文、森林与太阳、群山与马蹄等,不过他想的是另一种表达——赋以魔幻色彩的表达。他认为彝族其实是一个充满魔幻与神秘的民族,以魔幻的笔来表达是想把彝族文化魔幻的魅力充分地展示出来。

吉狄马加、80 后、90后诗群以及诗歌理想

作为90后诗人,比曲积布说自己太年轻,实力也比较薄弱,认为以吉狄马加等为代表的前辈们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近年来彝族诗歌蓬勃发展,这是彝族文化之幸,但是从整体格局来看,80后诗群还没有站住脚跟,90后还没有起来和跟上,所以目前彝族诗坛应该是注入新时代新血液、挖掘新人、培养和发现民族诗人的时候。

目前在凉山,似乎已经出现了随便扔个石头都能够打倒一个诗人的情况了,这样的情况对提供民族的素质和文化气氛是好,但是对于对外的“冲杀”和“开疆扩土”,并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我提倡放弃‘人海\’战术,改走精英路线”。

“我的诗歌理想是背靠彝族文化,诗写自己,诗写彝族地域,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彝族,因为外面的很多人还并不知道彝族诗歌”,这个年轻的彝族诗歌习作者说,毕业后的职业选择,顺其自然,不想刻意去设计自己的未来。

比曲积布,彝族,男,90后,凉山普格人,现为大一学生,2015年1月,以一首1500行英语长诗《语祭山梦》被追提为“2014年度美国普利策诗歌奖特别外籍候选人”,为大家所认识和关注;2月23日,凭借诗歌评论文章《大洋彼岸的乌托邦——评迪迪昂·琳达诗集(乡村交响曲)》获得美国“梭罗文学评论奖”。

眼睛的火苗在彩裙上燃烧

田野在遥远——粮食的渴望

捕猎经文上的四脚蛇

森林的闪电是原始的水母

繁衍着芬芳的马蹄

远方的石头饱满了黑夜的土地

山脉涂着始古的铁血

粗糙的洋芋向夜间的月亮筑造村庄

巫婆的暗礁,淹没着大地的新浪

奴隶走出时代的黑洞

向太阳远远的触摸

岩石停滞的血脉,扩充古寨的黑经

山路远远的深沉,隐藏着语言的湿润

你的眼神向我照晒

在漫长的夜,殉葬了岩石的空洞

而声音的面具,是蝙蝠宿地的雕塑

消失的月街,洒落黄昏最后的回想

——节选自比曲积布《地礁》

新闻推荐

69岁的儿子陪伴95岁的父亲 我和父亲的幸福晚年生活

春日里,阳光明媚,马思军总会推着父亲到处逛逛。文/图本报记者米色小勇对于现年69岁的马思军来说,幸福就是自己已近古稀之年,但还能天天陪伴在95岁高龄父亲身边。这种幸福来之不易,使得马思军倍加珍惜,...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