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顾家人反对,广东妹子从沿海城市嫁到大山深处 坚持要爱情 20多年,彝汉夫妻恩恩爱爱、相濡以沫

凉山城市新报 2014-12-24 19:00 大字

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

上世纪80年代,普格县彝族青年阿章色轨,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朴实和善良打动了广东妹子李玉英的芳心。

不顾家人的反对,李玉英在亲情与爱情的艰难抉择中,选择了爱情。不为金钱所动,阿章色轨坚持要爱情。

从相识、相知到相守,20多年的光阴里,这对彝汉夫妻抛开世俗的偏见,相濡以沫,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爱情之歌。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凉山,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里的彝家儿女纷纷走出山门,用勤劳和汗水到大山外去拼搏、创业,创造精彩的生活。

普格县彝族青年阿章色轨,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朴实和善良打动了广东妹子李玉英的芳心。相识、相知、相守,20多年的光阴里,他们抛开世俗的偏见,相濡以沫,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爱情之歌。

如今,在普格县洛乌乡洛乌村,阿章色轨和李玉英用心经营着自己幸福的小家,快乐地生活着。凭着那份执着的爱,广东妹子李玉英也渐渐融入山里的生活,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彝家媳妇。

打工路上收获坚贞爱情

现年42岁的阿章色轨,出生在普格县洛乌乡洛乌村,原本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天有不测风云,3岁时父亲去世,12岁时,母亲也因病离开人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失去双亲,使他过早尝尽了人世的艰辛,也磨练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1987年,跟着村里的乡亲,15岁的色轨来到广东茂名打工。了解到色轨凄惨的身世,一个好心的砖厂老板伸出了援助之手,让色轨在自己的砖厂里打小工,除掉生活费后每月可以挣四五百元,这在当时算是个不小的数目。

1993年的一天,色轨在砖厂里搬运砖头的时候,一不小心被掉下来的砖头砸中肩膀。同在在砖厂里打工的当地女青年李玉英,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路,送色轨去医院看病。自此以后,李玉英和色轨有事无事总是喜欢在一起聊天,爱情的种子慢慢萌芽,色轨和李玉英相爱了。

1999年的一天,正在工地上班的色轨突然胃出血。检查、缴费、喂药等等,李玉英忙前忙后,悉心照顾,使色轨很快恢复了健康。患难与共的日子,让两人的心越走越近,越发不可分离。

但是,当他们提出要结婚的时候,遭到了李玉英家里的坚决反对。李玉英家里六兄妹,除了她,个个经济条件都不错。她的两个兄弟还自己办有工厂。李玉英的兄弟找到色轨,提出只要他离开李玉英,可以一次性给他6万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6万元可是个天文数字。可是,回想到相处的美好时光,色轨断然拒绝了李玉英兄弟的条件:“钱随时都有可以挣,真正的感情却不会随时都有。”于是,任凭家人反对,李玉英和色轨始终维护着那份纯真的爱情。

李玉英的兄弟们看着用钱不能打发色轨,就想用武力来棒打鸳鸯。要么离开色轨,要么和家人一刀两断。李玉英在亲情与爱情的艰难抉择中,选择了爱情。

2005年,儿子阿章色尔呱呱坠地,两人的爱情得到升华。

“色轨是个孤儿,而且什么都没有,你为什么会看上他?”每次听到这样的提问,李玉英总会淡淡一笑回答:“因为他老实、善良。”一句朴实的回答,却蕴含着人生的真谛。

回乡建起温馨小家庭

11月17日的早晨,普格县洛乌乡的天气冷飕飕的,阿章色轨一丝不苟、仔细打扫着街上的垃圾。

“到家里去坐坐,喝杯茶水。”在色轨热情地招呼下,我们来到他的家中,屋里虽然比较简陋,但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洁而大方。

色轨说,2008年,一家三口告别在外漂泊的日子,怀揣着打工挣来的几万元积蓄,回到了家乡——普格县洛乌乡。

刚到家,映入眼帘的是一副衰败的景象。当初的家早已是满目疮痍,破旧不堪,惨不忍睹。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为了建好自己的小家庭,有的是生活的干劲。两口子先租了一间房子安顿下来,并把儿子送到了乡中心校读书。

家乡大力发展烤烟产业,色轨发挥自己在外闯荡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带着老婆积极投身烤烟生产,在烟地里打工,既为家乡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农闲时节,色轨两口子也会打点零工,只要有收入,什么脏活累活都可以干。

当地的乡党委政府、村居委会在色轨一家最困难的时候,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平时,色轨家里有什么难题,干部们都会主动关心,排忧解难。乡里、村里有什么挣钱的活路,总会先想到色轨一家。居委会还安排色轨当上了环卫工,负责维护街道卫生,每个月发放固定的报酬。

在大家的关心下,色轨一家的日子慢慢过得好了起来。2011年,色轨家花3万多元买下了一套58平米的老房子。房子旧是旧点,但居住条件比起以前,那是大为改观。在李玉英的精心打理下,整个家里井井有条,充满着欢声笑语,温馨而幸福。

有爱明天会更美好

从沿海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发达的广东,到发展相对落后的大山深处,刚到洛乌乡,从语言上的沟通交流,到具体的生活习惯,李玉英面临的巨大困难可想而知。

凭着对色轨那份真挚的爱,6年多时间下来,李玉英早已融入山里彝家人的生活,过得自在而快乐。现在,李玉英不但听得懂彝语,还会说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除了小猪儿肉,其它的我都会吃,特别是羊肉坨坨和腊肉,我最喜欢。”李玉英说,现在家里经常都吃彝家菜,偶尔炒点汉族餐。

广东媳妇李玉英的到来,也给山乡的彝族同胞带来了不少的新观念、新风尚。

邻居阿根日贾的儿子感冒发烧,一家人急得热锅上的蚂蚁,请了毕摩来做迷信,钱倒是花了不少,但身体仍不见好。李玉英知道后,劝说阿根日贾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把孩子送到卫生院打针吃药,及时治疗了病。

“城里来的就是不一样,我们现在都不相信迷信了,有病就要看医生。”说起李玉英,阿根日贾感动说。

在李玉英的影响下,洛乌村民的一些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一个坨坨肉切成片,加点蒜苗或辣椒炒着吃,比以前只会吃坨坨坨肉,味道要好得多了。”邻居吉子莫拉歪高兴地说。

“李玉英可是我们乡上的宝贝哦!下一步,我们准备请李玉英来搞培训,教村民们学做各种炒菜,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哦。”洛乌乡党委书记衣比歪莫则想得更远,他要让李玉英带动村民们,从生活细节入手,逐步过上健康文明的新生活。

临走,色轨提出要照一张全家福。李玉英给爱人换上彝族服装,细心地为他整理衣扣,眼里满满的爱意。转眼,儿子阿章色尔已经年满10岁,长得帅气而阳光,广东话和彝语都十分流利。镜头里,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令人羡慕。

有爱,相信色轨一家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上辈子是母女,这辈子才做婆媳 好儿媳华昌萍把对婆婆的孝心融入到每天的生活中

虽是婆媳却情如母女。每天陪婆婆散步是华昌萍(右)的必备课。文/图本报记者范可李芳沁孝敬老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都习...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