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题记神农书载苦荞乃五谷杂粮之王也现代医学营养保健学

四川日报 2012-07-12 18:23 大字

【题记】

《神农书》载:苦荞“乃五谷杂粮之王也”。

现代医学营养保健学证明:在所有粮食中杂粮最好,在所有杂粮中荞麦最好,在所有荞麦中苦荞最好。

□王云 李清波 图片由凉山州委宣传部提供

7月10日,四川环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萍紧急部署:“遍布全国各地的100多名苦荞销售人员必须及时赶到成都集体亮相。”

这个部署的背景是“2012·大凉山优质苦荞产品成都展销周”将于13日在成都锦江大礼堂正式开幕。

环太公司为了这个展销周的到来已忙碌了整整1个月。

环太公司如此重视展销周还有个重要原因——这是公司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个多月来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我们既要给消费者创造好产品,也要树立好风貌,这是我们企业的人文精神,我们要让产品和精神都中国驰名。”张萍说。

作为全国、全省、全州目前唯一获得苦荞类“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环太为了这个目标已苦苦奋斗了20年。

20年后的今天,环太再次锁定高位求进的奋斗目标:一要上市;二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三要在“十二五”期间成功实现10亿元产值、10年内实现20亿元产值……

可以这样认为:一部环太的成长史也是一部凉山苦荞企业的成长史,它与凉山苦荞产业的发展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休戚与共。

长久以来尤其近年来,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苦荞产业,州委书记翟占一多次批示要求抓好苦荞发展,打造苦荞品牌,推动产业进步。提出要把凉山苦荞产业发展成为“保健食品离不得,增产增收缺不得,区域发展少不得的支柱产业”。并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

州农业局和州质监局率先在全国制定和出台了苦荞麦生产技术规程、技术规范、无公害苦荞地方标准和《凉山苦荞茶地方标准》,成立了中国首家苦荞麦产业协会和苦荞茶协会。

同时,凉山人开始四处奔走:成都、重庆、昆明、广州、上海、天津、北京……全国各地无不留下他们苦苦追寻的足迹;日本、韩国、泰国……无不留下他们艰辛的汗水。

凉山人的执着终于获得丰收,一个个签约、一张张订单已开始让“大凉山”苦荞走出大凉山,走向全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凉山人的执着源于一个梦想——打造“世界苦荞之都”。

禀赋天成融彝家

大凉山苦荞是种文化

放眼世界,中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部的接壤地带是世界荞麦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从地理位置和考察实证的结果看主要是川滇结合部的金沙江流域,凉山州恰好处在其核心地理位置。

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皆具光热资源和气候条件两大优势:年平均气温14℃—17℃,日照时数2000—2400小时,日照辐射总量达120—150千卡/平方厘米·年,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无霜期230—306天。

如此光热资源和气候条件加上凉山苦荞主要种植在高寒地区,远离工业区和城镇生活区,污染极少、大气清新、水质良好,是优质苦荞的最佳生产区。

禀赋天成的种种优势造就了一个传奇——“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

据凉山州农业局局长王正介绍,全世界荞麦有15个种2个变种,凉山州就有10个种2个变种,中国农科院种质资源库档案的苦荞资源为879份,来自凉山的就有700多种,占80%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苦荞麦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而凉山是中国乃至世界苦荞麦资源最丰富、种类最多样、分布最集中、种植最广泛、产量最领先、品质最优良、历史最悠久的主产区。

凉山州17个县 (市)海拔1500—3500米的区域,春、夏、秋3季均可种植苦荞,常年种植面积上百万亩,可开发利用面积300万亩,发展潜力极其巨大。

不过,如果说苦荞标志的是一种禀赋还远远不够,因为它还是一种文化。

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凉山彝族是最早种植、开发苦荞的民族。至少在公元前14世纪中叶甚至更久远,凉山彝族人民就已经驯化、栽培、种植和食用苦荞。

凉山彝文古籍中有诸多关于苦荞的记载,凉山彝族民间也流传着许多苦荞的传说。彝文典籍《勒俄特依》、《事物起源——荞》中叙述了彝人先民最早发现和种植苦荞的浪漫与艰辛;《物始纪略·荞的由来》里歌颂了苦荞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彝族古歌》等彝文历史典籍记载:“世间最伟大的是母亲,庄稼最古老的是苦荞”、“人间母为大,粮食荞为王”。

凉山彝族人民把苦荞当作生命的源泉。

可以说,凉山彝族的文明史有多长,凉山苦荞的历史就有多长。

如今,在凉山彝族的重大节日、婚丧嫁娶、尊祖祭天、驱鬼避邪等礼仪活动中,苦荞是必备的食品和贡品,反映了彝人对亲人、朋友的诚意和对祖先、鬼神的敬畏。

苦荞,伴随着凉山彝族人民祖祖辈辈,一路走来;

苦荞,滋润着凉山彝族儿女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独特优势全球领先

目标瞄准“世界苦荞之都”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苦荞麦作为高营养的药疗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苦荞麦营养价值高;苦荞麦药疗作用显著;苦荞麦品质优越;苦荞麦开发潜力大。

作为世界唯一的栽培苦荞麦的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中国的苦荞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而凉山是全世界最大、最主要的苦荞麦发源地和主产区,苦荞资源最丰富、种类最多样、分布最集中、种植最广泛、产量最领先、品质最优良。

由于荞麦栽培粗放、单产较低,全国各地大面积生产苦荞亩产为100公斤左右,如果通过品种改良、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后,亩产可达到150—200公斤,而凉山2011年的丰产栽培单产已达262.3公斤,“这个纪录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平”。

“与云、贵、晋、甘的苦荞产区比较,除不可复制的天然优势外,凉山苦荞还有许多不可比拟的明显优势。”王正介绍说。

凉山苦荞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总产12万吨,而云、贵、晋、甘常年的种植面积为10到50万亩,“云南昭通最高达50万亩”。

凉山苦荞的产业化状况远远高于云、贵、晋、甘等地。凉山苦荞品种资源丰富,而云、贵、晋、甘等地产品单一。凉山有苦荞麦产业协会和苦荞茶协会,制定了苦荞产品的地方标准规程,而云、贵、晋、甘基本没有。凉山彝族人民有长期种植食用苦荞的习惯而云、贵、晋、甘等地过去主要为救灾填闲作物。

“在大凉山,开发苦荞麦产业对实现和解决民族地区生存发展、扶贫攻坚、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等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十分巨大的作用。”王正说。

凉山苦荞麦种植者绝大多数是高二半山区的广大贫困彝族群众,苦荞不但是他们不可替代的粮食作物和牲畜饲料,而且是经济收入的基本来源和重要支柱,所以,发展苦荞产业对带动和促进凉山高二半山区彝族农民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苦荞产量低,但苦荞麦稍加投入和技术改进,产量就可增长50%以上,翻一番也是完全可能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这是目前其它任何一种农作物无法企及的。

据了解,凉山苦荞麦也是该州粮食作物中近年来价格增长最快的品种,不到10年时间,苦荞麦价格每公斤从0.6元增长到现在的近4元,增长了5-6倍多,这也是同期任何一种粮食作物无法达到的,而且随着加工扩大、企业发展和市场拓展,其价格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另外,苦荞麦省工省时,成本低廉,耐瘠耐寒,这也同样是任何一种粮食和经济作物无法相比的。

“如果我们加大投入、加强指导、加深开发、加快发展,使苦荞麦平均亩产达到200多公斤,价格增加到6-8元,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都是高二半山区农业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

王正介绍说,目前凉山最大的农业产业是烤烟和经济作物,总产值分别在20亿元左右,而苦荞麦产业总产值完全可能力争在5年内达到40-50亿元,成为凉山农业产业化中名副其实、无可争议的“龙头”,而且是全世界的“龙头”。

从发展前景上看,苦荞麦也是目前凉山农业中加工企业最多、加工规模最大、开发程度最高、系列产品最全、产业链条最长、市场开发最深、销售范围最广、竞争能力最强、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

据了解,目前凉山苦荞加工企业已发展到近40家,已有条件确立世界苦荞行业的领军和主导地位。

现在,环太公司、正中公司已经成为全国苦荞业界居于第一和第二位置的加工企业,也理所当然地是世界第一和第二苦荞加工企业。

因此,苦荞麦是凉山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最有特色、最有优势、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市场竞争能力、最有发展空间的世界级领先优势产业,真正能够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的突出特点和明显优势。

王正认为,作为全国和世界最有优势的苦荞麦主产区,凉山人有必要、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把凉山发展成为世界级的苦荞麦种植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加工中心和市场中心,成为 “世界苦荞之都”。

四位一体显威力

苦荞产品年销售额超5亿元

大凉山苦荞产业链条完整,集种植、科技、品牌、加工“四位一体”。

【种植】

大凉山苦荞产业在作物布局中主要有2大区域:

高山苦荞麦生产区:以盐源、昭觉、布拖、美姑、金阳、喜德等县海拔2000米以上山区为主,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50公斤左右,实行绿肥—苦荞—绿肥—马铃薯(玉米)轮作制度,一般春荞于4月上旬至5月上旬,夏荞在6月中下旬播种,8至9月收获。

二半山以下秋荞生产区:在无霜期较长、人均土地较少而耕作较为精细的农业区,苦荞作为填闲复播作物,在豆类、烤烟、马铃薯、早玉米收获后填闲种植。一般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早霜来临前收获。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

【科技】

近年来,凉山大力实施“荞麦优质增效工程”等科技项目,为苦荞麦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项目支撑,取得了明显效果。

加强品种培育。由西昌农科所和西昌学院先后选育成了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川荞系列”和“西荞系列”品种,并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制定地方标准。2003年制定颁布了《无公害荞麦生产技术规程》DB5134/T13-2003;2006年首次制定发布彝文版《优质苦荞麦生产技术规程》和《苦荞麦》两项农业地方标准;2008年制定颁布了《苦荞麦生产技术规程》DB51/T812-2008。

开展高产创建。2008年以来按“100亩核心攻关、1000亩展示示范、10000亩高产创建”的模式,集中创建万亩示范区,荞麦平均亩产春荞达到200公斤以上,秋荞达到150公斤以上。

另外,编制了《凉山州优质荞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凉山州特色荞麦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以绿色农产品生产为目标,推广省工节本降耗增效技术。

【加工】

1987年,四川省科协在北京组织召开成果鉴定会正式确认苦荞麦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天然绿色健康食品。

随后,这个从1984年开始的研究成果在凉山促成了2个苦荞麦加工厂,分别是建于西昌的凉山州苦荞粉厂和建于凉山州昭觉县的格萝蒙荞粉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苦荞麦营养粉、疗效粉。

从1985年至1995年的10年间,市场上销售的苦荞麦产品只有苦荞麦的初加工产品——苦荞麦粉。

从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是凉山苦荞麦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苦荞麦产品受到市场青睐的重要时期。

现在,在凉山境内从事苦荞麦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已有近40家,涌现出了“环太”、“西部村寨”、“惠乔”、“航飞”、“安喜”、“三匠”、“彝家山寨”、“邛都”、“山瑞”、“阳光尚品”、“红荞地”、“邛池”等著名商标和品牌。

这些企业生产的苦荞麦产品有苦荞茶、苦荞粉、苦荞方便食品、芦丁香菜、苦荞生粉、苦荞麦日用品等6大系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凉山苦荞麦产业。

如今,苦荞麦产业已经成为凉山加工企业最多、加工规模最大、开发程度最高、系列产品最全、产业链条最长、市场开发最深的农产品加工行业。

【品牌】

积极实施优质品牌战略。近年来,凉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切实做好品牌推介宣传工作,积极组团参加农博会、农交会、西博会、展销周等各种推介会、洽谈会和展销会,通过搭建平台、提供窗口,提高凉山苦荞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

积极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目前,凉山的昭觉县、美姑县、越西县、布拖县、普格县已获得“四川省无公害荞麦生产基地证书”,环太公司、正中公司已经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转换认证。

积极申报凉山苦荞麦地理标志保护。凉山苦荞麦于2010年10月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甘洛县取得“中国黑苦荞之乡”地理标志。环太公司、彝家山寨公司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正中公司、三匠公司获得“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市场】

近年来,全国苦荞市场发展迅猛,对苦荞产品的需求量每年成倍增长,供不应求。

欧美、日韩等地区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荞麦,特别是日本每年销售量11万吨以上,而国内自产荞麦仅2万吨左右,中国荞麦在日本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在日本荞麦食品被视为高级食品,一袋400克荞麦粉售价合人民币50多元。但中国出口的多为荞麦原料,只有少量初级加工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不高。

凉山的苦荞产品行销全国内地和港澳市场,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加拿大及欧盟,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

新闻推荐

普格彝家新寨加强农村公共排污设施建设点普格县普

普格彝家新寨加强农村公共排污设施建设——8月10日10点,普格县普基镇红军树村村支书兼义务保洁员秦正祥开着一辆微型垃圾车,挨家挨户收集垃圾。去年2月,普格县启动14个乡镇39个村的彝家新寨建设的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