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7家媒体聚焦世界级优质茧丝之乡

四川日报 2013-07-18 16:01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徐登林 王云 文/图)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三项指标多年全国第一,7月8日-10日,人民日报记者梁小琴每天都被这样的“第一”打动着。其间,“走进世界级优质茧丝之乡——中国·宁南”大型采访活动吸引了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以及四川日报等在内的17家媒体记者参加。

宁南县境内光热资源丰富,被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宁南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稳步推进蚕桑产业年年上台阶,目前,蚕桑已经发展成为该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位居该县蚕桑、烤烟、林业、畜牧、冬季马铃薯“五大富民工程”之首。到2012年,该县25个基地共栽植桑树20万亩,带动2.5万农户、10.2万人从事栽桑养蚕,年产茧突破23万担,蚕农售茧收入4.2亿元,“大凉山·南丝路”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全国茧丝行业掷地有声的金字招牌。

在三天的采访活动中,采访团先后到宁南县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景星乡万亩“6215”标准套种示范基地、宁南县蚕业资源开发中心、华弹镇10万亩桑园基地和家云养蚕农场等地参观,对该县蚕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宁南县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记者们走进厂区,走进车间,参观缫丝的整个流程。

参观了华弹镇家云农场、披砂镇月华养蚕合作社和新村乡养蚕大户张连云家后,记者们对宁南县依托蚕桑产业,促使农民发展致富的成绩赞不绝口。“宁南不仅在农民的土地上做足文章,还在蚕农的养殖模式上不断探索创新。”中央电视台记者李云龙感叹。“新型的养殖方式不仅打破了家庭养蚕瓶颈,还合理整合了蚕桑资源,使农民富了起来,更让宁南蚕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香港大公报四川办事处陈明说。

参观采访结束后,媒体记者们认为,此次采访收获颇丰,回去后将发表一些优秀的采访报道,将宁南在蚕业发展中的优秀经验介绍到全行业乃至全国。

新闻推荐

财政资金助力,宁南核桃产生“1+N”效应

□王咏徐登林文/图“要是夏天来这里,从山下到山上,桑树、核桃、茶树、杉树层次分明,满山翠绿。”1月2日,在宁南县幸福乡茶岭村,村民们都说,宁南发展核桃产业,不但治理了荒山荒坡,保持了水土,还增加了村民...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