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拯:失海的渔民还能向大海索取什么?
原创: 极光视觉 极光photo
怒海谋生 ?李颀拯
这是极光photo【江河影像】系列第86篇推送。
“渔民罗胜概的捕捞日志中有一串数字:10个小时,用直径70米、周长1000米的网,不停在海上横扫35海里,捕捞上的鱼只值一两千元。”这是报道摄影师李颀拯跟随渔民出海捕捞途中的所见。由于围海造地、过度开发等因素,渔民能捕到的鱼越来越少。“失海的渔民还能向大海索取什么?”
怒海谋生
图文 / 李颀拯
一条行驶在太平洋公海上的中国渔船。根据船型和作业方式的不同,远洋船在海上的作业时间从15天到3年不等。
海上气候舜息万变,渔船最怕遇上大风暴。远洋渔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呼啸的海风夹杂在孤单的马达轰鸣声中,听起来格外恐怖,海浪一声声打在甲板、船身、甚至船顶上。
一条金枪鱼上钩,重量达到50公斤以上。
船员在甲板上,整理渔获。
由于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有巨大的鱼翅消费市场,捕捞上来的鲨鱼,渔民马上会做切割鱼翅处理。被杀死的鲨鱼肚中,有很多小鲨鱼流出,并很快死亡。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除了捕鱼,船员只剩下无聊。他们会长时间看着大海发呆。
渔船在大浪中全速航行寻找鱼群。这天,海面上的风浪很大,船长要求船员们尽量待在船舱里。这是船员难得的休息时间。
浙江宁波石浦港,上千条渔船同时出港捕鱼。虽然实行了每年的禁渔期制度,但由于船只太多,以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东海渔业资源已经逐渐枯竭。
福建东山,女人们带着孩子,来到海边给即将远洋的男人送行。在他们即将回家的那一天,女人们还会到港口迎接,毕竟男人们的渔获影响着一家人的生计。
由于靠近海岸线的海域没有鱼,很多小船已经废弃。
沿海的渔民都会定期挑着香烛和祭品到海边跪拜,祈求远洋的亲人平平安安。
由于远洋船医疗条件很差,一位远洋的船员在海上工作时,突然生病过逝。
近海无鱼,远洋搏命。对于祖祖辈辈把大海当做粮仓的渔民来说,面前就只有一条路:去更远的海。
海上60天——太平洋
怒海谋生 ?李颀拯
寒冬里,清晨的舟山港渔业码头格外冷,两座岛之间形成的过堂风,不但生硬,更像刀子一样割脸,像锥子一样扎人。呼呼地往衣领和裤腿里钻。
正在整装的四条船停成一列,船体长约60米,宽约10米,船弦、桅杆上挂满了各种幡旗,这是所有远洋船出发时都会做的仪式。几个男人正在搬运物资。甲板上,几个女人正在往高台上摆放着鸡、鸭、鱼、肉等祭品。
7点以后,来码头送行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说着悄悄话。
8点18分,这是一个雷打不动的吉时,渔船出发仪式准时开始。8就是发,18就是要发。而且,出发的那天,刚好是12月28日。中国人相信8是个吉利的数字,生意人和渔民更是坚信不疑,做什么事都要掐准一个8字,希望讨个好彩头。所以,早一分晚一分都不行。哪怕再重要的人迟到,仪式也要按时开始。船长上香跪拜,紧接着锣鼓鞭炮齐鸣。汽笛声响,亲人挥手告别,船缓缓离岸。
怒海谋生 ?李颀拯
2011年12月28日,我以海员身份登上的这艘远洋渔船,是由庄军船长带领的金枪鱼延绳钓船。
29号船有15个船员。国内的11个船员分别来自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四川、云南等地,此外还有4个外籍船员,分别来自越南和马来西亚。
船长:庄军
大副:刘坤
轮机长:黄吉宏
甲板长:张方义
船员:陈方、孙祖洋、刘民、张和军、杨光、张东昌、李少华
外籍船员:吉木、拉坤、拉拉木、可达
其中,船长、大副、轮机长和甲板长都曾经在国外的先进渔船上工作过,有十多年的远洋捕捞经验,其他船员则大多是捕捞金枪鱼行业的新手。
加上我—— 一个从未捕捞过金枪鱼的新海员,整艘船上一共是16个人。
45岁的庄军毕业于浙江舟山水产技术学校,已经有二十多年的航海经历。当天,刚刚从太平洋上回来休息了不到四个月的他又登上29号远洋渔船出发了。在上一个航次,他担任金枪鱼延绳钓船的大副。这一次,他当上了船长。难以预料的是,在顺利完成人生第一次担任船长的航程之后,他莫名其妙就面瘫了。
上船前,一个姑娘让我给他们三口之家拍了一张全家福。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张照片竟然成为轮机长黄吉宏一家最后的一次合影。
船尾,一个年轻人在默默地抽着烟。他有一个非常阳光的名字——杨光,来自四川的凉山地区。出发时,没有人为他送行。他也不会知道,在接下来的航程中,他将失去一只眼睛。
怒海谋生 ?李颀拯
一个壮汉,大冬天还打着赤膊,只穿着一条大裤衩在拖缆绳。他就是甲板长张方义。在后来的航程中,就是他为死去的轮机长黄吉宏钉了一副简易的棺材,并把黄吉宏最终送上了岸。再后来,张方义突然就病了,他无法再出海,回到城镇生活,想找一份不再远行的工作,可四处碰壁。
起航之前,最后上船的是一个年轻人,从码头入口急急地追来,边跑边喊边挥着手。他就是这艘船上的小厨师,在出海之前,没有当过一天专业厨师,做过的最靠近厨房的工作就是帮一家熟食店切鸡切鸭切牛肉。但是到了海上,每天供我们抚慰五脏庙的正是他料理的伙食。在未来的两年里,带着心酸的初恋,他完成了人生的初航。
还有毕业于南开大学的孙祖洋。在整艘渔船上,数他学历最高,出发时,他的床头放着一本《革命之路》。尽管看上去文文弱弱,他却坚持到了航程的最后。
怒海谋生 ?李颀拯
远洋渔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被称作“风暴”的渔汛,比如“海狼风暴”,也被潜水者认为是最完美的“风暴”。能成为一名海员,到大海上漂流,挑战大自然的风暴,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直到两个月后,我坐着运输船回到中国,才深深体会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在此后的五六年里,海、海岸线、海员,与他们的家乡,包括我自己,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然而,在2011年12月28日早上8点18分,一切还是未知的。我当时的心情很简单,就是如实记录下在这艘远洋渔船上度过的每一天。
怒海谋生 ?李颀拯
海岸线——东海
2013年,我受一家公益组织委托,与海洋渔业调查员周薇一起开始从福建出发,沿着中国东部海岸线,逐一寻访曾经的渔业重镇,调查中国近海渔业的实况。
漳州市东山县宫前村的港口,黄友顺一边收拾渔具,一边接电话,电话的那头,是相约来看船的买主。黄友顺,这个打了32年鱼的渔民,打算做完这一季,就把自己的小船卖了,去寻找其他的生计。
具体做什么,他也没想好,但眼前的这个海湾,已经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赶小海,实在是没鱼了,一天的收入有时还不足百元。他想换个大船,可光船的造价就要上百万。眼前就是茫茫东海,却似乎各种路都走到了尽头。最理想的也许是去更远的大海,到远洋渔船上打工,因为村里很多人都选择了这条路。
怒海谋生 ?李颀拯
在东海的海岸线上,惆怅的不止一个黄友顺,一座宫前村,一个老渔港。
沿着中国大陆的海岸线,东海北起中国长江口北岸,与黄海毗邻,南至广东省南澳岛,同南海相接,中国的沪、浙、闽、台四省市都与其相邻。东海海域的面积有77万多平方公里。位于该海域的舟山渔场,曾经名列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如今也已不得不面临东海无鱼可捕的窘境。
怒海谋生 ?李颀拯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洋的交界线,一般分为岛屿海岸线和大陆海岸线。在中国,海岸线总长度达3.2万公里。它是发展优良港口的先天条件。于是,往往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沿海城市不遗余力地开发海岸线,将自然海岸线人工化,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围海造地。
当然,改变近海生态,让海岸线不堪重负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多人首先把矛头指向了掠夺式的过度捕捞,其次才是围海养殖、围海工业,还有通向大海的河流超标排放等问题。
怒海谋生 ?李颀拯
千帆竞发,真的能喜迎收获吗?
2014年9月16日,浙江宁波石浦港,上千条渔船同时出港。
“东海潮涌,千帆竞发,渔民喜迎开渔……”当天,无数媒体以此为标题来形容各地开渔节的壮观景象。这样的大场面,当天不仅在宁波有,在舟山、台州、温州等地也都有。
半个月后,第一批出港的渔船回来了。船老大们没有如媒体当初所描述的那般“喜庆”,相反,他们个个愁容满面。“鱼太少了……”少到什么地步?在渔民罗胜概的捕捞日志中就有一串数字:10个小时,用直径70米、周长1000米的网,不停在海上横扫35海里,捕捞上的鱼只值一两千元。
怒海谋生 ?李颀拯
怒海谋生 ?李颀拯
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浙江海域。中国著名渔业专家、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仲霞铭说,舟山、宁波、温州……整个东海渔场都出现了相同的困境,东海已经到了无鱼可捕的边缘。
自1994年以来,中国的海洋渔业捕捞量一直蝉联世界首位。根据联合国粮农署近年发布的报告中显示的数据,2012年中国海洋捕捞量位居全球之首,是第二名印度尼西亚的2.5倍多,约占全球捕捞总量的17.4%。
怒海谋生 ?李颀拯
面朝大海,为什么海越来越小?
千百年来,农民靠山吃山,渔民靠海吃海。当有一天,农民失去了土地,还有土地补偿款。但当渔民曾经捕鱼的大海被大面积压缩后,他们何来补偿?
2000年后,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生效,我国海上作业渔场被压缩;上海洋山港的建成,让国人为工业的发展大为赞叹,但它的背后是大片作业渔场被压缩;还有各种沿海的工业园区在不断扩张,等等,这就是渔民在失海。
比如浙江嘉兴的东港村、台州的岩头村,曾经都是富饶的渔港,如今却大面积地改造成化工园区。在福建沿海一线,这样的状况更甚。
在漳州,大片的工业园区围海而建,大片的沙滩和海岸线上搭建着养殖场,一眼望去,可以延绵长达几十公里。数千条白色的PVC水管伸向大海,抽取着养殖用的海水,再将不经任何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回大海,不少排放口还散发着一股腐臭味。
怒海谋生 ?李颀拯
和我同行的周薇已经从事中国海洋环保研究多年了,是这方面的专家。看到眼前这触目惊心的景象,她一直叹气:“这样大规模的养殖对海洋生态的打击将会是毁灭性的,小规模分散性的养殖不但可以缓解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也可以让野生物种休养生息。但这样的规模,可直接导致海水无法循环自净,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赤潮频发。”
失海的渔民还能向大海索取什么?本来渔民在捕捞时可以放过的小鱼小虾,现在竟然也有了新的需求,他们可以把这种小鱼小虾加工成饲料,卖给养殖场。
我们曾跟随一条小围网船出海,捞上来的全都是不及食指粗的小鱼苗。捕回岸上后,被饲料厂以一元一斤的价格买走。而船老大的收获,也仅够赚回渔船的柴油钱。
怒海谋生 ?李颀拯
远走他乡,去哪里才是出路?
发展海洋经济与保护海岸线生态互相冲突吗?
渔民更多地选择离开故土,远走他乡,去往远洋捕鱼,或许这是我国渔业发展的趋势使然,也是近海渔业资源枯竭背景下的无奈选择。沿海环境污染、围海造地,也迫使着渔民不得不改行。
岩头村,位于浙江台州老城区的东郊。过去,这里被誉为东海之滨的鱼米之乡,村民们以交易渔获为生。如今,这里发展成医药化工“重镇”。岩头村不得不整村搬迁。
东港村,位于浙江嘉兴的杭州湾入海口。这里曾以捕捞鳗苗和蟹苗而红极一时。如今,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开始搬迁,年轻人大多去了旁边化工园区上班。
怒海谋生 ?李颀拯
后头湾,位于浙江舟山的一个海岛上,由于交通不便、渔业资源枯竭,居民的谋生方式开始转变。近十年来,村民慢慢地都搬走了,如今整个村庄和港湾都空无一人。
后坑,位于福建云霄,村后的海湾已被大片养殖业占据,小渔船无处下网,只能换大船去往更远的海洋。
南屿,位于福建东山东南部。过去,门前沙滩的海湾里,每天都有30多条拉网作业的船只。如今,没鱼了,只剩下20多个老人和一条小船。
怒海谋生 ?李颀拯
对于近海海岸线的过度开发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并非没有前车之鉴。
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陷入发展空间狭小困境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填海造陆。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埋下了巨大隐患。自1945年到1978年,日本全国沿海滩涂减少了约390平方公里。很多靠近陆地的海域里,已经没有了生物活动,海水自净能力减弱,赤潮泛滥,日本渔业遭受重大损失。为此,日本曾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拆除人工海岸线,复原自然面貌。
对于正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中国,如何有效保护、利用海岸线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必须解决的课题。
怒海谋生 ?李颀拯
编辑 / 章文
图文摘自《怒海谋生》
李颀拯(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摄影师简介
李颀拯
2018年度“映·纪实影像奖”评委会大奖获得者。
出版图书《怒海谋生》
2007年,作品《运河挑夫》
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银奖
2008年,《城市力工》
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
2015年,获大理摄影节亚洲先锋摄影师大奖
2016年,获徐肖冰纪实摄影奖
曾七次获得“金镜头”摄影奖项
极光photo近期推出“江河影像”系列,精选国内外优秀摄影师们关于江河的作品。此系列正合极光视觉将要推出的“江河影像 个人记忆”影像征集与资助计划,激发和资助年轻摄影师关注身边的“江河”。如果你也有关于江河的影像作品,欢迎投稿!(请把作品图和文字发送到邮箱:914127901@qq.com,并附上联系方式。)极光视觉是一个由
“资深报道摄影师+策展人/编辑”
构成的视觉原创机构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记者从州委编办组织召开的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动员暨培训会上获悉,凉山州将狠抓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
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