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公益骗局 不让爱心受蒙蔽
当不幸遭遇天灾人祸,孤立无助时,很多人会以公益众筹、现场募捐等方式,向社会大众寻求帮助,以解燃眉之急。一个个“悲惨遭遇”与“温暖爱心”碰撞交汇,让人与人之间显得生动、鲜活、有温度。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公益众筹募捐平台层出不穷,各种募捐信息难辨真假,让公益蒙上阴影。本期,记者将盘点生活中常见的几类公益骗局,支招防范技巧。
求助信息真假难辨
切勿轻信盲目转发
“我是边远山区的一位老师,叫XXX,我们这里很穷,学校的孩子们真的很需要衣服,因为太穷了都买不起衣服鞋子,特别是秋冬了孩子们还是那么单薄,很心痛。我只能用微薄之力发出此贴,希望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如果你周围有六至十二岁孩子的旧衣服和鞋子,洗干净就可以捐给我们。地址XXXXX电话XXXXX……”
“现有幼儿园午休用小床100张,用过几年的滑梯一部,如有边远条件差的地方需要,将无偿赠送,132XXXXXXXX请帮忙扩散。”
以上两则信息是近段时间在微信、微博朋友圈被大家大量转发的公益求助和捐赠信息。然而,记者在互联网搜索了关键词后发现,这两条信息同样被一些论坛、贴吧大量转发,消息内容基本一致,但联系电话却各有不同。
“这种微信公益骗局的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现在信息传播渠道简单,只需要复制粘贴发送即可,容易让不明真相、不辨真假的人们转发、扩散。”常年从事爱心公益活动的爱心人士王成告诉记者,面对这样的骗局,大部分人信以为真随手转发,在转发这些消息时并没有去核实信息的真伪。其实,正规的求助信息,一般会有较为完整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联系方式、反馈方式,甚至还会有监督方式,虚假的信息一般内容简单,漏洞百出;其次,可复制相关信息或电话号码到互联网进行搜索查询,大多会鉴别出虚假信息和诈骗号码,也有可能被媒体或官方辟谣过;此外,一些地方的求助信息,联系电话却是外省的,而且从常理来看,若有人想捐赠床等笨重物品,一般会就近联系有需要的人,不会捐到边远地区,因为运费也是很大一笔数目。
募捐项目层出不穷
捐款捐物要慎之又慎
透明公开是现代公益的灵魂,公益组织只有将财务支出公开透明才能让公众捐得放心。但现实中,有一些打着公益幌子向社会募捐的组织者,却从来不向社会公布募捐款项的使用情况,没人知道捐款到底是用于公益还是被贪污、挪用。
“其实,那些打着公益口号的募捐者,有些根本就没有合法募捐的资格。参与公益活动的人们也要警惕,避免被人利用、做嫁衣。因为有些组织者就是利用了青少年不了解社会不熟悉法律,想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和善良,为他们免费做义工的。”凉山州索玛花公益助学协会理事长董政华告诉记者,比如有些公益众筹项目,表面上是
做公益,而实际上把募捐来的钱少部分用于社会公益活动,给公众造成他们在做公益的假象,大部分募捐来的钱用于吃喝和私分,募捐来的钱以及花到了什么地方既不公开也不透明。
对此,董政华希望社会各企业及公众要擦亮眼睛,捐款要慎重!如果真要捐款,需查验他们是否有募捐资格,并要求受捐公益组织及时向社会公开捐款使用明细,确保捐款如实使用,使得公益真正为社会服务。
借公益之名搞传销
擦亮眼睛注意核实
日前,一则消息进入公众视野:消费者在小超市、洗车行等地方消费100元,成为“人人公益”平台的“加盟商”,平台就可返消费者99元,剩下的1元钱由平台拿去做公益,如此“高回报”且貌似很有爱心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参与,可是好景不长,有些“加盟商”在尝到一些甜头后,追加的欠款音讯全无。原来,这些平台是在打着爱心旗帜行骗。
据了解,当前,“人人公益”等公司宣称的运营模式并不少见。网上出现的所谓“全返型消费平台”不少都是骗局。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公益’等概念频频出现,一些骗局也披上了新的外衣\‘粉墨登场’,虽然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建设银行凉山分行顺城街储蓄所理财顾问青文娟告诉记者,如果看到以下这些“危险信号”,那就得注意核实。如承诺短期内不合理的高额回报;创收模式语焉不详,晦涩难懂,甚至难以自圆其说的;要求会员不断发展下线,吸入新资金的;名称简称模棱两可,挂靠、混淆权威单位企业;利用潜在受害人的投资心理,甚至自己暴露非法行为的“漏洞”,鼓励受害人火中取栗的。
本报记者 米色小勇
新闻推荐
6月21日,中国人寿凉山州分公司与凉山州医保局召开大病保险座谈会。会上,凉山州医保局就2015—2016年大病保险结算的数据确定、盈余分配、未决赔款处理,以及2017年大病保险系统平台搭建、贫...
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