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教育 为藏区娃梦想温情铺路
去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组成4个督导评估组,通过巡视校园、查阅资料、课堂听课、社区和师生问卷调查、听取汇报、评估组成员与被评估学校交流座谈等方式对市教育局直属的13所学校2009-2010学年度的工作进行了教育督导评估。督导评估中,市经贸旅游学校、市建筑工程学校的“9+3”藏区学生免费中职教育、市实验学校“六三”精品课堂教学等成为亮点。
□本报记者 曹海峰
大年三十,市经贸旅游学校财会09级4班的王正琼老师收到了班上藏区学生发来的拜年短信。短信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诚挚感情和温馨祝福,这让她深深感受到自己一年多的心血没有白费。学生们通过了普通话等级考试和电算化考试,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感恩。
然而就在一年多以前,这些刚刚踏进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的藏区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没有接触过网络,有的甚至连最简单的电脑开关机也不懂。有的学生因为脱离了父母的约束,有些桀骜不驯,不服从学校和老师管理。他们的转变得益于“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2009年9月,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全面启动了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在国家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当年9月,根据四川省安排,藏区学生陆续来到了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和市建筑工程学校求学。
放飞梦想 藏区娃内地求学
邓成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因为高中时的成绩比较好,邓成的父母迫切希望他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然而,父母忙于做生意,没有时间照顾邓成的生活。渐渐地邓成迷恋上了电脑游戏。高考结束后,邓成与大学失之交臂。怒不可遏的父亲看到儿子这么不长进颇有些失望,父子之间渐渐有了隔阂,邓成也产生了不想读书的想法。
当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实施后,邓成和伙伴们来到了市经贸旅游学校。“刚刚进校的他对学校管理有些抵触,学习也不怎么积极。在了解情况后,老师经常找他谈心,积极和他父母沟通。在老师的努力下,邓成和父母的关系融洽了,因为他在藏区学生中很有威信,当上了班长。在去年的全市中职技能大赛中,邓成取得了点钞技能第一、综合技能三等奖的好成绩。今年,他将进入对口高考班就读,有希望参加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王正琼老师说。
邓成说,如果不是报名参加了藏区“9+3”免费教育,他可能一辈子都要靠体力打工吃饭了,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和父亲消除隔阂。
2009年9月,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全面启动了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在国家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按照规划,省政府对参加该计划的每名藏区学生,每人每年免除学费2000元;在前两年中,每年生活补助3000元,第三年生活补助1500元;对于交通、住宿、书本等杂费,每生每年补助1500元;新生每年每人冬装补助300元。
这项被称为四川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创举的政策,让许多藏区贫寒学子渴望读书的激情被重新点燃。2009年秋季开学,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1万多名藏区学生怀揣着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奔赴四川省18个市的85所中职学校就读。
温情关爱 藏区娃与内地生共同健康成长
2009年9月,第一批163名藏区学生来到了市经贸旅游学校开始新的求学生活,他们的到来受到了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按照当初填报的志愿,这些学生被分配到旅游、计算机和财经等三个专业。
藏区学生进校,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先从纠正他们的行为开始。因为习俗和习惯的差异,许多学生不同程度要抽烟、喝酒,有的甚至在校园里公开抽烟、喝酒、打架。市建筑工程学校开展了规则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积极消除个体之间的行为差异,在纪律和行为上保证藏区学生和内地学生平等对待。市经贸旅游学校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感恩教育,严格按照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19岁的沈长寿刚进校时,全身佩戴着首饰,根据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规定,这些都是不允许的。但是多次谈心,脾气有点暴躁的他仍有抵触情绪,为了让他迅速融入集体,老师多次耐心劝导,积极沟通。沈长寿变了,从不怎么学习到喜欢学习,不仅普通话过了二乙,而且电算化考试一次性过关。”王正琼老师告诉记者。
在新的环境里,从学费、交通、住宿、书本、伙食到被褥、毛巾等基本生活用品,一切费用由政府承包,为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但生活环境、习俗的差异,学习水平上的差距,使藏区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上仍然面临种种问题。“这些学生大多来自环境艰苦的山区,大多在初中毕业后在外打工,对于这次难能可贵的读书机会他们非常珍惜,但是因为许多原因,这些学生普遍都有自卑心理,容易抱团,对学校的管理有抵触情绪。”市建筑工程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吴建伟说。考虑到这些孩子的年龄从14岁到20多岁不等,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入校后,学校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调整了教课计划,制订出教学方案。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方面,适当地减少了理论,增加了实践课比重,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此外,学校还实施分层次教学,并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开“小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课,鼓励老师、内地学生与藏区学生“一对一”互助,帮助藏区学生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和生活,促进汉藏地区学生互相了解,加深交流。
在生活上,学校和老师们积极为藏区学生提供帮助。市经贸旅游学校党委副书记刘平告诉记者,在饮食采购上,学校每周都会为藏区学生准备牛羊肉,充分尊重学生饮食习惯。定期召开藏区学生情况通报会,及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市建筑工程学校利用中秋等节日,组织藏区学生和内地学生一起联欢,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组建藏话社、雪域梦想舞蹈队等学生社团,为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提供展示平台。积极吸收藏区学生参加校级、班级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开办业余党校,吸纳藏区优秀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这些藏区学生经历着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用流利的普通话充满自信与同学交流;第一次组织坐车回家;陈昀杰第一次学会使用电脑制图,第一次当上了四川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志愿者……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们身上的一点一滴都发生着变化。“孩子们懂得了节假日给父母、老师发短信、打电话问候,班上38名藏区学生通过普通话二乙考试,5人达到了二甲水平,大部分通过了电算化考试,珠算等级考试合格率达到85%,成人高考11名藏区学生参加,上线率为90%。在去年的全市中职技能大赛中,10名藏区学生在4个大项11个小项的比赛中获奖。”王正琼老师欣慰地说。“在去年的成人高考中,藏区学生有60多人上线,在其他课程中,藏区学生的成绩甚至比内地学生都高。”吴建委说。
努力求学 积极探求人生之路
与刚来时的消极抵触、被动地适应环境,许多学生开始主动改变思考自己的未来。吴建伟说,平时和藏区学生聊天,他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就业和以后的人生之路。
“因为很多学生都有打工的经历,所以他们对这一次求学非常珍惜,对未来的目标更加明确。他们说要好好学习,掌握技能,走出大山感受一下城里人的生活。”吴建伟说。
邓成的想法就是能考上一所好点的大学,不要让父母的希望化为泡影。
沈长寿也希望自己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找一份工作,在城市扎根。
在来攀枝花学习的这段时间里,许多藏族学生对人生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过去想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解决吃穿就行了,而现在他们想通过拥有自身过硬的本领过上更好的生活,告别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一改自己的命运。
吴建伟校长说,明年这个时候,第一批藏区学生就要去企业实习了,在尊重双方意愿的前提下签订就业协议,保证每一个藏区学生有一份工作。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每一名毕业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具备现代服务人员应有的素质,走出校门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从根本上改变这些藏族学生的命运。
在学校学习的日子里,藏区学生和内地的学生一样每天都在认真地生活、读书,不断地朝着各自的梦想努力前行。
新闻推荐
8月1日,由17名共产党员组成的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共产党员抢险队进入施工现场,对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自来水厂6处受洪灾损毁的源水管道进行抢修恢复。经过抢险队日夜连续工作,8月7日全面恢复源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