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彝海结盟:小叶丹带领红军过“畏途”

广安日报 2016-10-22 00:00 大字

彝海结盟。(资料图片)

在彝海结盟纪念馆工作了多年,工作之余,祝文娟总爱到美丽的彝海边散步。蓝天、白云、绿树,倒映在蓝宝石般的湖泊,总是让人心旷神怡。

谁能想到,这个如此美丽的景区,曾被人们视为无法通过的“畏途”呢!在81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冕宁县,蒋介石就曾断定这是条红军无法通过的路。然而,毛泽东毅然选择了这条险之又险的道路,并留下了歃血为盟的传奇故事,书写了民族团结的壮丽诗篇。

9月12日,我们来到美丽的彝海边,寻访红军留下的足迹。山峦环抱着这个约20万平方米的高山淡水湖,湖水清澈,树木葱茏。祝文娟的讲述,带我们回到了81年前的峥嵘岁月。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挥师北上。作为红军统帅的毛泽东,心里十分清楚:这只是暂时摆脱了蒋介石重兵的围追堵截,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迅速飞越天险大渡河。在当时,从冕宁县泸沽镇到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越西的“官道”,另一条是穿过拖乌地区的密林小道。

那时人们把经彝区的小路视为“畏途”,军队,尤其是汉人军队要通过这一地区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因为,彼时的凉山还处在奴隶社会,等级森严。拖乌地区的深山中,居住着果基、罗洪、倮伍三个家支。虽然三个家支经常相互“打冤家”,他们却有着共同的仇敌——汉人。“那时的彝区流行着一句谚语——‘石头不能当枕头,汉人不能做朋友。\’”祝文娟解释,这是由于彝民受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军阀的长期压迫,因而与汉族的敌对情绪根深蒂固。

蒋介石断定红军只敢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因此,他为在大路上围追堵截红军下了大本钱。毛泽东却果断决定避开大路,决定组织一支先遣队,从小路通过,侦查了解国民党军队的布防情况,以决定从何处以及如何渡过大渡河。

要在短时间内通过彝区,任务极为艰巨。毛泽东把这个关系着红军前途命运的任务交给了刘伯承。“先遣队临行前,毛泽东亲自向刘伯承、聂荣臻指出,‘先遣队的任务,不是去与彝族群众打仗,而是去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与彝民达成友好,争取说服他们,用和平的办法借道彝区。\’”祝文娟说,毛泽东认定,只要全体红军模范地执行纪律和党的民族政策,就一定能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彝民不但不会打红军,还会帮助红军通过彝族聚居区,抢先渡过大渡河。

身负重任,5月21日,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先遣队到达大桥镇,找好向导和翻译后,第二天便进入彝区。“和设想的一样,树林中有成群结队的彝人出没,并大声呼啸,企图阻止红军前进。部队走到彝海时,突然身后传来枪声,涌出成百上千的彝人,手舞大刀、长矛和棍棒,向红军扑来。”祝文娟接着说,“尽管前有包围,后有袭击,红军仍然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决不打枪。”

部队于是停止前进。红军群众工作队队长肖华同彝族代表进行交谈。知晓彝人十分重义气,肖华告诉他,刘司令愿与彝族头人结为兄弟。“起初,果基支头人小叶丹有些半信半疑,可是他发现红军军纪十分严明,并不像地方军阀那样恶狠狠地冲进堡子烧杀抢掠,就消除了怀疑,接受了结盟的意见。”

“接到报告后,刘伯承立刻骑马来到彝海边。刘伯承告诉小叶丹,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共产党实行汉彝平等,同彝族是一家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要团结起来去打国民党军阀,以后红军回来,大家过好生活。”祝文娟娓娓道来:“小叶丹少年时便善交际、讲义气,精通汉语。他不仅在本家族内颇有声望和号召力,在冕宁一带也是有影响力的头人,他欣然答应与红军结盟。”

从彝海顺着步道往上走,彝海结盟纪念碑出现在眼前。纪念碑不远处,有一块围起来的草坪,里面有3块石头。这几块普通的石头为何会被围起来保护?我们十分不解。祝文娟笑笑说:“这3块是结盟石。当年,刘伯承、小叶丹就是坐在上面谈话,并举行结盟仪式的。这几块石头见证了那段动人的历史。”

祝文娟说,当时,小叶丹叫人找来一只鸡,但没有酒和酒杯。刘伯承便从红军警卫员皮带上解下两个瓷盅,叫警卫员舀来彝海的水,以水代酒。鸡血滴入瓷盅后,小叶丹要刘伯承先喝。按照彝人风俗,先喝者为大哥,兄弟就应该服从大哥。刘伯承高高端起瓷盅,大声发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彝海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罢,把鸡血水一饮而尽。小叶丹也端起瓷盅起誓说:“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说罢,也一饮而尽。刘伯承将自己随身带的左轮手枪和几支步枪送给了小叶丹,小叶丹也将自己的黑骡子送给了刘伯承。

傍晚,红军先遣队仍然返回大桥镇宿营。刘伯承邀请果基小叶丹叔侄一同到大桥,设宴庆贺结盟。刘伯承代表红军将一面书写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红旗授予小叶丹。次日,小叶丹做向导,红军先遣队通过俄瓦彝海子向北前进。沿途山上山下,成群结队的彝人发出“啊吼”的呼喊声,但是,这次的呼喊声不再是驱赶,而是热烈的欢迎和欢送了。出了彝区,先遣队直抵安顺场。此后,红军的后续部队便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顺利地通过了敌人认定无法通过的彝区。

那面珍贵的旗帜成了历史的见证。“旗帜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艰难地保存了下来,现在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祝文娟说,小叶丹把旗帜当成民族团结的见证和彝族解放的希望。当年红军走后,国民党威逼小叶丹交出旗帜,小叶丹宁可交出1.2万两白银和120头母羊,也没有把旗帜交出去。1942年,小叶丹去世之前,叮嘱妻子一定要保管好旗帜。小叶丹说,“只有红军讲民族团结,把我们彝族当人看,这样有信有义的部队一定还会回来的。”妻子听从小叶丹的遗嘱,把旗帜藏在大背篓底部,在里面再放个小背篓,每天背在身上。后来,她把旗帜缝进自己穿的百褶裙里,这才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彝海结盟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望历史,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践行着81年前民族平等的誓言,当年的“畏途”才能变为通途,成为人人向往的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人践行着81年前民族平等的誓言,身处奴隶社会的彝族同胞,才能摆脱贫困,走向今天的文明与富裕。而今,到彝海边追忆红色历史的人们,总能从那一泓碧水中,寻味出“赤红的”革命信念与“碧蓝的”信义传奇。

新闻推荐

冕宁西河村实行格子管理治理三线环境抓环治合民愿全村

冕宁西河村实行“格子管理”治理“三线”环境——“抓环治,合民愿,全村人人齐参战。”8月1日下午,冕宁县漫水湾镇西河村六组村民付本清把自家积累一天的垃圾倒进微型垃圾车后哼起了民谣。近年,该村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