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红军从咱家乡过
记者在听彝海结盟的故事。
□本报采访组 文/图
9月12日,我们从冕宁县出发,寻访“彝海结盟”遗址。车下雅西高速公路,忽见一座高大的牌坊,正中书写着“彝海胜地”。路人告诉我们,从牌坊所在的这条路上山,见证当年历史的美丽海子就到了。
车上收音机正在播放著名彝族歌唱家曲比阿乌的《情深谊长》:“索玛花儿一朵朵,红军从咱家乡过……”想到马上就可以到达“彝海结盟”遗址,听到这首歌颂“彝海结盟”的歌曲,我们心中顿时多了几分喜悦。过了牌坊,一块“长征路”的路牌出现在眼前。原来,81年前,红军便是从这条小道,进入彝区,演绎了一出千古传唱的动人故事。
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从冕宁县泸沽镇出发,前往大渡河。蒋介石断定红军只敢走大路,在大路上布下重防围追堵截。毛泽东却果断决定避开大路。他决定组织一支先遣队,从小路通过,侦查了解国民党军队的布防情况,以决定如何渡过大渡河。
“当时,人们把经彝区的小路视为畏途,军队尤其是汉人军队,要通过这一地区是很不容易的。”彝海结盟纪念馆讲解员祝文娟解释,这条小路所在的拖乌地区,按照果基、罗洪、倮伍三支划分领地,常年械斗不止。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和地方军阀的长期压迫,彝民与汉族的敌对情绪根深蒂固。
要在短时间内通过彝区,任务实在艰巨。毛泽东把这个关系着红军前途命运的任务交给了刘伯承。5月21日,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先遣部队到达大桥镇,找好向导和翻译后,第二天便进入彝区。
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沿着长征路继续向前,来到羊坪子山上的彝海旁。这是个约20万平方米的高山淡水湖,湖水清澈,四周山峦环抱,树木葱茏。“当时树林中有成群结队的彝人出没,并大声呼啸,企图阻止红军前进。部队走到彝海子时,突然身后传来枪声,涌出成百上千的彝人,手舞大刀长矛和棍棒,向红军扑来。”祝文娟接着说,“尽管前有包围,后有袭击,红军仍然坚持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决不打枪。”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群众自发看望受伤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本报讯(周飞记者郝勇)“那些救人的武警、公安干警住在哪个病房?”“受伤的武警和民警现在怎么样了?”9月1日至3日,已有近千名来自凉山各地的群众到凉山州第一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