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万人跑赢山洪泥石流
六级联动构筑“百公里”安全长堤
“房屋、道路、桥梁损失惨重,幸亏人跑出来了。”7月21日上午,凉山州冕宁县森荣乡曹家村村民海来惹一边清理南河边庄稼地里的淤泥,一边庆幸地说,4天前,要不是村支书冒着生命危险通知他转移,自己的命可能都被泥石流夺去了。
凉山州目前有1305个山洪危险区、3051处防灾隐患点,逐步建立起州、县(市)、乡(镇)、村、组、点六级山洪地质灾害防范联动机制。构筑起“百公里”安全长堤,今年6月以来,凉山州就成功避免山洪地质灾害39起,提前撤离避让13423人,避免人员伤亡717人。
□伍忠明本报记者徐登林王云文/图
入汛以来成功避险26起
7月17日16时许,在瓦维埃地质灾害隐患点值守的监测员胡正光接到暴雨信息,17时30分左右,森荣乡党委书记、乡长打电话要求其加强预案点监测。“19点左右开始下雨,20点过雨就很大,到了21点我听到瓦维埃山谷里发出轰轰的震响,瓦维埃河开始走山洪了,我立马打电话给乡长,建议转移群众。”胡正光回忆起当晚的情形仍有些激动。
“多地降雨强度已逼近50毫米 /小时的警戒线,通知群众转移。”此时,坐镇冕宁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冕宁县县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陈建生,综合各地传回的降雨信息,于22点发出撤离群众的命令。乡镇干部、村组干部、党员和民兵开始组织森荣乡牦牛村、曹家村等4个村、15个组的210户、800多人转移。“大家都转移到安全点后,发现酒醉的我和一位瘫痪的老人没转移过来,村支书带头折返把我和老人背到避难点来。”海来惹说到此,感到十分愧疚。
当夜,冕宁县最高雨量达219毫米,安宁河冕宁段出现大桥水库建成后最高水位,受灾人口达44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0.71万亩,倒塌房屋38间(包括海来惹家一间房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132万元。这一夜,冕宁县有2516人成功转移,无一人员伤亡,无一次生灾害。
同一天,美姑县苏洛乡峨洛村因强降雨引发一起泥石流地质灾害,14户、38间住房被不同程度的冲毁和倒塌,但由于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预报预警及时,38户、142人提前转移,避免了14户、58人伤亡。
筑起“百公里”安全长堤
背靠牦牛山,瓦维埃河和南河从上游到下游穿境而过,海来惹所在的森荣乡是冕宁县山洪地质灾害高发区,境内有两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受灾害威胁群众800多人,其中瓦维埃还是一处凉山州级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了保证两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处于可控状态,4名地质灾害监测员每年5月1日到10月31日天天值守在隐患点上。
“过去一般是村组干部代地质灾害监测员之职且没有报酬,这导致部分监测员忙不过来。从去年开始,监测员都是从村民中挑选出来的身体较好、责任心强的专职监测员,雨季一个点有3000元的报酬。”冕宁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郑国虎说。
行走在森荣乡,记者发现无论是瓦维埃州级地质灾害预案点所在的牦牛村,还是海来惹所在的曹家村,家家门板上都贴着《避险明白卡》,卡片上填写着隐患点名称、预警方式、撤离路线、避险场所位置等信息。“每个隐患点的防御预案表、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全部发放到位。”郑国虎说,这让群众、监测员、村、组干部对避灾方法、路径了然于胸。
山洪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以群众、监测员和村组干部为基础的“最后一公里”工作往往决定了整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效。凉山州国土资源局局长张邛林介绍,为了夯实“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凉山州17县市开展了1538场次、117198人参加的应急避险演练,落实了2932名专职监测人员,建成应急避险场所554处,发放“一表双卡”14万份。
如果说点、组、村是地质灾害防范的“最后一公里”,那么乡(镇)、县(市)、州则是地质灾害防范的“九十九公里”。每年,凉山州跟各县(市)、各县(市)与各乡(镇)都要签订责任书,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地区山洪地质灾害工作负总责,政府整合气象、国土、水务等部门的力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把“九十九公里”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喆记者何勤华)9月8日,记者从凉山州公安消防支队获悉,日前冕宁县一村民因酒后谎报119被公安部门依法行政拘留8天。9月4日凌晨2时30分许,冕宁县宏模乡优胜村七组村民张某在冕宁县泸沽镇某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