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花朵”在这里绽放 ——仁和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孙尚国 本报记者 胡波 文/图
进城务工人员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更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进城务工人员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工作的地方学习、成才。
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攀枝花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让孩子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上得去”,仁和区积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流动的花朵”在这里绽放。
让孩子们“进得来”
多年来,仁和区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认真开展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安置和教育规范管理工作,通过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保障孩子们的权利,实现“四个全面”,即全面安排在公办中小学就读、全面享受与本区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全面监控学籍办理流程、全面关注随迁子女成长过程。
马玉华的父亲从凉山州冕宁县河里乡三联村到仁和区打工。刚到仁和区,他父亲拿着打工的建筑工地开出的《务工证明》,并带上《身份证》《户口簿》到仁和派出所开出《暂住证》,连同老家冕宁县河里乡开出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马玉华的《转学证》“五证一簿”送到仁和区教育局。仁和区教育局核实情况后,依据其工作的建筑工地所在地,开出《就学安排书》,将马玉华安排到仁和城区中心的公办小学——仁和镇中心校三年级三班就读。
仁和区克服重重困难,大开方便之门,妥善安排随迁子女就学,在公办中小学实现100%入学。仅近三年,仁和区接纳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上万人。
让孩子们“留得住”
为了让孩子们留下来认真读书,融入父母务工的这座城市,仁和区从政策、经费、办学条件上下功夫,加大教育管理的力度。
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认真落实“两个为主”,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全面接纳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为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制度保障。2011年,仁和区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安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随迁子女就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把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同等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贫困寄宿制学生还可以享受肉食补贴。
同时,仁和区加大投入,积极改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收学校办学条件,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资源。市六中是随迁子女主要安置学校之一。2011年,市六中全体寄宿学生搬进新宿舍;2012年,全校学生搬进新教室。
同时,各学校加大管理力度,积极落实帮扶措施,让这些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各学校加大关爱力度,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让他们安心留下,认真读书。
让孩子们“学得好”
仁和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实施规范管理,切实保障随迁子女接受平等教育、优质教育的权利。
规范学籍管理,按照全省统一的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对随迁子女的学籍进行实时更新和管理;规范教育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加强艺体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开课质量,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围绕“重拳课堂,聚焦均衡”这一主题,落实“减负增效”,打造“高效课堂”,大力开展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教育科研工作,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仁和区构建八个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用、机制共建、品牌共创、优势互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让随迁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
随迁子女小雨、小柳于2012年9月1日被安排到市六中学习。由于两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建筑工地打工,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管孩子,两个孩子成绩不是很理想,而且存在学习态度差,个性倔强,性格孤僻的问题。进入七年级二班后,学校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班主任石兴梅老师多次找她们谈心,科任老师利用课外时间给她们“开小灶”,学校德育主任、心理咨询室辅导老师郭居焕也常给她们做心理疏导……这学期,两个孩子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小雨,在老师的帮助下英语成绩突飞猛进,被选任英语科代表,英语成绩居年级前列;小柳也担任了女生寝室长,她们的寝室多次获得市六中“文明寝室”称号,她自己也因此被评为优秀寝室长。两个孩子的学习态度变端正了,性格开朗了,笑容常挂在脸上,成了学校七年级的“活跃分子”。
让孩子们“上得去”
2013年初,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实施方案》正式公布,更加坚定了仁和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仁和区各相关部门积极做好随迁子女参加升学考试的相关工作,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加强随迁子女报考资格审查,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地执行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认真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宣传解读。同时,仁和区积极组织在仁和区学校就读有一定年限、取得初中阶段学籍的随迁子女报名参加中考、报考在全省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组织在仁和区具有高中阶段学籍和3年完整学习经历且符合普通高考其他报名条件的随迁子女,在仁和区参加异地高考。
新闻推荐
四川烟草公司冕宁建“太阳能提灌站”阳光“照亮”彝家儿女致富路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胡智文/图如今,烟草产业已经成为凉山彝区致富增收之路上离不得的支柱产业,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山区烟农寄希望于田里的一片片小叶子,将来能为自己带来“大票子”。面对广大烟农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