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已金盆洗手,缘何重操旧业?

四川日报 2013-02-07 17:27 大字

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灌排渠系损毁严重,种粮高手邓霞曾发誓金盆洗手;明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去冬实施,她居然又想承包100亩土地种粮食——

□徐超 本报记者 徐登林 文/图

“水泥卵石一定要调匀填实,面子一定要平整。”1月30日,在冕宁县复兴镇明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该村党支部书记邓霞指挥村里8个组的20多名村民浇筑排水沟的路肩墙,虽然中午阳光正烈,但大家仍干得热火朝天。

邓霞是冕宁县出了名的种粮高手,曾经获得过凉山州“种粮大户”称号,但随后却宣布“金盆洗手”。可是,最近邓霞又想在村里承包100亩土地种粮食。什么原因让邓霞有意重操旧业?

6年辉煌的终结

在邓霞家堂屋的侧面墙上,挂着关于她的许多荣誉称号,黄黄红红的几十张证书从不同侧面诠释着她自强不息的个性。

日照充足,土地平整,灌溉配套,邓霞所在的复兴镇位于安宁河谷中上游核心区,由于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十分优越,一直是冕宁县粮食主产区。从2005年开始,邓霞从其他村民手中承包了30亩土地种粮食,加上自家原有的3亩地,其经营的土地每年粮食产量超过7万斤。

2010年,邓霞获得“种粮大户”称号,这既是她种粮经历的高潮也是辉煌的终结。当年收获了最后一季粮食,邓霞将承包来的土地全部还给了村民。“一方面种粮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损毁严重的灌排渠系让农田接连减产。”邓霞说,种粮本是薄利,这一增一减让她灰了心,发誓金盆洗手。

5年建设的开始

跟复兴镇明春村情形相类似,冕宁县农田灌排渠系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近年因自然、人为、牲畜等外力损毁严重。改变这一局面的契机出现在2011年,当年,省政府发布《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响应号召,冕宁县制定了《“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方案》。

按照方案,复兴镇明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于去年冬季实施。邓霞介绍,2012年10月8日,明春村召开了“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大会,8个组的村民代表同意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7.5万亩,耕地地力提高2个等级,有机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到55%以上,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推广率达到85%以上。”冕宁县农业局副局长邱保安介绍,从2011年到2015年的冕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着重提升农业生产三力: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

一个梦想的复活

“每天出动8个组的20多人投劳,已经干了5天,路肩墙才修了三分之一。”邓霞说,明春村对1300亩平坝农田进行了高标准建设改造,包括筑砌田埂、维修沟渠、整治机耕路、变更田间生产路,工程可能要持续到今年2月底才能完工。

对农田进行高标准建设改造虽然投入大、时间长,但村民们都热情高涨,那是因为他们都憧憬着这个工程给他们的生产带来积极的改变。项目完工后,高标准农田将基本实现机械化,因此将产生显著效益,邓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牛耕成本是180元/亩,机耕是100元/亩;插秧一亩人工5个人要一天,机插只要一个小时;收割人工500元/亩,机割180元/亩。“实行机械化耕作,一个人可以种100亩农田,今年我准备试试,如果行,还可以多承包点。”邓霞说,主要农田高标准建设改造后,大面积的机械化生产必将带出更多的种粮大户,从而为村里节约大约700个劳动力,如果他们外出务工,每年又可以为村里增收大约2000万元。

新闻推荐

矿山如何关 凉山“有话说”

□本报记者刘星为治理四川省矿山“小、散、乱、差”状况,今年2月省政府要求:在2012-2015年期间,全省计划关闭(退出)矿山2311座。矿产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利益关系,如此大规模整合关...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