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冕宁粮仓为何种秧难追踪今年本报以冕宁粮仓为何种

四川日报 2012-07-12 18:22 大字

□《“冕宁粮仓”为何种秧难》追踪

今年6月14日,本报以《“冕宁粮仓”为何种秧难》为题报道了冕宁县先锋乡双河村农民插秧难问题。7月9日下午,记者再度深入冕宁县各乡镇,看到大春作物栽插完毕,随着进入雨季,该县第一批小农水项目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在双河村,随着雨季来临和上游红旗堰管理不断加强,刚刚建成的小农水项目河坝沟支渠、高天沟渠道等不但是告别了旱季干枯的景象,更在排涝方面发挥了必要作用。

而在林里乡林里村,村民更是渴望尽快建成小农水项目。“村里的小农水项目几月份能开工?”村民廖宗猛一边给地里的玉米匀苗,一边向冕宁县水务局工程师武开宁打听。

冕宁县是中央财政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按计划,该县小农水项目分三年规划实施,双河村属于第一批,小农水项目在今年建成并开始发挥作用;而包括林里村在内的很多地方尚未实施,当地村民盼望小农水项目尽快建成。

□本报记者 徐登林 文/图

缺田间配套沟渠,栽秧只能“接天水”

“接连下了几夜的大雨,稻田的水太多了,通过深入田间的沟渠,就能放一部分水到河坝沟支渠去。”双河村村民袁家雄介绍,今年4月底,河坝沟支渠、高天沟渠道等就修好了,但由于当时大旱缺水,再加之上游连接大桥水库的红旗堰年代久远,损毁较大,致使处于红旗堰尾水的河坝沟支渠、高天沟渠道等干枯。6月中旬,当地连续降雨,河坝沟支渠、高天沟渠道等开始真正发挥作用,村上大部分水稻得以补栽。

与双河村相隔不远的林里村,因尚未建成小农水项目,村民就没有袁家雄那么幸运。“我们这里基本还是靠天吃饭。”林里村村民廖宗猛说,只有雨水调匀时,林里村的稻田才能满栽满插。

林里村所处的林里乡,和冕宁县的城厢、石龙、宏模、先锋、河边等乡镇一样,历来号称“冕宁粮仓”,这里不但光热充足、地势平坦,还有发展农业生产足够的水源,安宁河、河边河、响水河等天然河流环绕,上游还有凉山州最大水库——大桥水库。

有水源,却只能靠天吃饭,原因在哪?

“没有进入田间的配套渠系。”林里村支部书记廖宗勇介绍,林里乡有两条上世纪修的渠堰,一条叫东河堰,一条叫梁峰堰,前者从安宁河取水,后者从响水河取水,但由于缺少从堰渠到田间的渠系,所以堰里的水进入不了田间,大部分庄稼还是靠“接天水”栽秧。

建设小农水,告别“靠天吃饭”史

为了避免 “接天水”栽秧的困境,使稻田都能与河堰干渠相连,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冕宁县被确定为中央财政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该县小农水项目分2011年到2013年三年规划实施,将投资2.67亿元,在8个乡镇40个村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今年4月30日,冕宁的2011年小农水项目全面完工,新建及整治干、支、斗、农渠292公里,其中包括河坝沟支渠、高天沟渠道等,新建蓄水池45口,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563亩,先锋、宏模、河边3乡镇的17个村先期受益。

2012年小农水项目将覆盖林里、城厢、石龙3乡镇7个村。“2月份就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占用土地调剂、投工或集资办法都已确定。”廖宗勇说,林里村村民听说要搞小农水项目建设,大家十分积极,很多准备外出打工的村民都留了下来。

为了保证小农水项目建设的整合项目和整合资金全面到位,目前,冕宁县计划把“一事一议”项目、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等进行捆绑整合。“争取2012年小农水项目在今年11月左右能够顺利动工。”武开宁说。

与此同时,冕宁县投入13万元,对红旗堰部分闸门进行了改造,加强了红旗堰沿途电站和乡镇用水管理,建立起了下游用水保障机制。“有小农水项目撑腰,加上对来水的有序管理,相信明年村民按时满栽满插会更有保障。”武开宁说。

新闻推荐

购买服务无人管的小农水有“主”了

眼看自家承包的1500亩大棚里的蔬菜要上市了,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金旺合作社负责人金建华,最近每天都在田间地头查看,“得叫李军明来看看水管子,再浇一次水。”李军明是建设村3家合作社联合聘请的两名...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