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曲莫石里一家的幸福日记 哪怕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们读书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4-19 16:31 大字

家里的图片墙上贴着一家人的快乐时光。

曲莫石里是美姑县板诺洛村有名的贤惠媳妇,丈夫在外打工挣钱,她一个人挑起全部家务、农活不说,还经常腾出时间照顾同样在外打工的亲戚家小孩。

与父辈们辛苦赚钱给子女们修房娶妻不同,夫妻俩努力挣钱的目的,是要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孩子们能读书、读得好,他们两口子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孩子们读到底。

人物:阿支尔里 曲莫石里家庭

曲莫石里老公、大伯子和嫂子都在外地务工,石里除了维持自家的家务和农活外,还经常照顾大伯子家的孩子,经常给他们洗衣做饭等。因为丈夫阿支尔里经常外出务工,更多的时候,家务活就全靠曲莫石里一个人来支撑。两口子还制定了一个不成文的长远规划:“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给他们种下希望的种子。”

文/图 本报记者 俄木尔坡

4月9日上午7点,记者和村文书罗俄小龙从美姑县板诺洛村委会出发,行走在整洁的入户水泥路上,伴随清风绿叶,赏着美丽的板诺洛山村春色美景,10分钟后就来到了村民阿支尔里家的四合院。

“嘎哟啦哦(稀客)!”正在打扫院落卫生的女主人看到村文书带记者前来,主动打起招呼。在村文书的介绍下,女主人曲莫石里(阿支尔里的妻子)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和记者聊起了她家的快乐新居故事。

“现在让我不讲卫生都不行喽!”走进阿支尔里家的院落,整个院落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桃、梨和核桃绿林成阴,大小屋檐下挂着些零散不齐的包谷条,一幅乡村气息十足的和谐画卷,便展现在记者眼前,正屋门口的“生态家庭户”牌子特别醒目……

阿支尔里全家有6口人,夫妻俩、3个子女和1个老人,丈夫阿支尔里在乡外工地上务工,妻子曲莫石里是7年前从该县采红乡嫁过来的。

石里告诉记者,她们家于2013年参加了全村的彝家新寨建设,从此住上了现在的漂亮新房,村里实现了水、电、路、通信全覆盖,家里购置了电视、沙发和席梦思等家具家电,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煮饭炒菜都用上了电饭煲和电磁炉。

石里说,以前家里乱七八糟的,家里地面没硬化、院子也没打上水泥坝子,打扫卫生特别麻烦,但现在一天都要扫两三次以上。

原来一个月只扫一两次地,现在一天扫两三次,是什么促使石里改变了习惯?她告诉记者,党的好政策让他们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如果不经常打扫,那多可惜呀!她说:“一开始打扫还是感觉有些不习惯,但坚持了几个月就习惯了。现在,不管是家里还是院落里,看到哪儿有一点脏,心里就感觉特别不舒服,时间长了就养成爱干净的习惯,现在谁让我们不打扫卫生都不行喽!”

〉〉〉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村里人都知道石里是个贤惠媳妇儿,她的老公、大伯子和嫂子都在外地务工,石里除了维持自家的家务和农活外,还经常照顾大伯子家的孩子,常常给他们洗衣做饭等。

因为丈夫阿支尔里经常外出务工,更多的时候,家务活就全靠曲莫石里一个人来干。虽然家务和农活都很忙,但作为一名女能人,石里毫无压力。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希望,她相信,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明天的生活会更加幸福美好。

村文书罗俄小龙告诉记者,曲莫石里夫妻俩在家庭生活和经济打理上都很默契,一句“家和万事兴”在他家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3年修建彝家新寨时,家里缺钱,向亲朋好友借了两万多块才把房子修起来。”为了早日还清欠款,2014年初,阿支尔里一家两口开始了“明确分工”:妻子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饲养猪、鸡、牛等牲畜;丈夫则利用空闲时间在县内外的工地上做小工,每逢农忙和过节时回家帮忙外。

丈夫一年里有7个月左右在外务工,除去生活费等开销,每月能挣到4000多元。在家的石里收入也不错,牲畜和粮食可以卖两万元左右,一家人一年下来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石里还充分利用冬季闲置土地播种蔬菜和豌豆,仅此一项就可以增收5000元左右。同时,在县、乡和村“两委”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她家在田间地头和荒山荒坡上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500多株。今年3月,阿支尔里对300株核桃进行了改良嫁接,预计将在3年后产生效益。

〉〉〉为子女教育费尽心力

如今,阿支尔里一家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衣食无忧,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新生活。说到今后的打算,石里告诉记者,今后他们要为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子女的培养,两口子还制定了一个不成文的长远规划:“力所能及地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给他们种下希望的种子。”

石里说,以前,父辈们辛辛苦苦赚钱,为的就是给子女们修房娶妻,早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而在石里看来,她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让孩子们成才。

阿支尔里家的大儿子阿支伍来今年6岁了,目前正在板诺洛村幼儿园上学。他像个小大人似的说,他要好好上学,长大了要去城里当干部。

“等孩子都到了上学年龄,我们要把孩子们都送进学校上学。”石里说,她和丈夫辛勤劳动,努力发家致富的目的就是争取将子女们送到县城或者西昌的学校就读,直到孩子读完初中、高中、大学。只要孩子们能读书、读得好,他们两口子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孩子们读到底。

新闻推荐

传递爱心彝族小伙加入南充公益组织

●本报记者李双早吉勾为布,一个来自凉山州美姑县峨支村的21岁彝族小伙,因为得到南充爱心人士长达4年的真情帮扶,他成功走出了大山,并在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上学。因为南充情结,吉勾为布把南充当成了...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