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5年国家级非遗项目“彝历年”传习活动在美姑县龙门乡举行 彝历年的保护和传习 砍年柴、赛猪膘、灌香肠让你吃好也耍好

凉山城市新报 2015-11-28 17:38 大字

周边乡镇村民三五成群的相邀着赶来看热闹。

本报讯 穿着节日盛装的彝家姑娘,伴着音乐声,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在舞台上;十几个强壮有力的彝家汉子,穿着传统服饰,在舞台上表演摔跤;一群可爱的孩子,欢欢喜喜地在台上玩起了老鹰捉小鸡……

11月22日,美姑县龙门乡瓦古觉村空坝的舞台上,正在进行201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历年”传习活动的演出。龙门乡的村民们早早来到场地,周边乡镇的村民也三五成群的相邀着赶来看热闹。场地里随处可见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平日里空寂的坝子到处都是人群,好不热闹。

而活动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上午有砍年柴、背水泡酒、服装展示、赛猪膘、灌香肠、纳吧日、美酒、摔跤等9项比赛项目。舞台的一侧,挂满了今年的腊肉,厚厚的猪膘肉预示着彝家的好日子。穿着彝族服饰的妇女们背着木制的水桶来到河边进行背水泡酒比赛,比赛场上大家为了争夺冠军拼尽全力,场外的观众中传来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下午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民间乐器、过年歌为主要内容的演出。由600多人身穿节日盛装共同参加的达体舞比赛,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男女老少手牵着手,在音乐声中,尽情地跳起欢快的舞蹈。

“今年的新年好热闹,杀完了年猪就来参加服饰表演。”19岁的曲比妹妹说,有这么多人陪我们一起过年,好开心。

吉尔金石的妈妈在灌香肠的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捧着红色的证书,一家人都开心地笑了。

此次活动以“吉祥彝历年,牵手瓦古觉”为主题,是由美姑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

美姑县副县长潘林介绍说,美姑是彝族“依诺”文化腹心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工业和城市化的进程使许多彝族文化和习俗频临危机,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首次在龙门乡开展“彝历年”传习活动。

“美姑是四川省拥有国际级非遗项目最多的一个县,现有彝族克智、彝族婚俗、毕摩音乐、毕摩绘画、尼木措毕祭祀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6项省级保护名录和12项州级名录。”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克惹晓夫介绍说,彝历年是彝族的重要节日,许多过年的习俗正在慢慢消失,因此彝历年的保护和传习成为了非遗的一项重要工作。

“龙门乡地处美姑县北部,有14个村,65个组,是美姑河的发源地,也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聚集乡。”龙门乡党委书记刘德云介绍说,参加此次活动的村民有15000多人,所有的表演者都是龙门乡的村民,年龄最大的妇女吉则玛玛今年已经73岁,最小的演员只有5岁。参加克智表演的村民都是自愿报名,比赛的评委也是由当地的德古担任。

文/图 本报记者 袁蕾

新闻推荐

上接版据了解该幼儿园规划的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个平方米

(上接A02)版据了解,该幼儿园规划的建筑面积为220平方米,1个100平方米的坝子、1间教室、2间教师宿舍、1间厨房、1间厕所,可容纳甘洛村45名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争取明年3月就建成,到时这些小孩就用不着...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