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艺术与土地的相生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3-25 18:32 大字

邵常毅素描作品《彝族姑娘》

在许多艺术家看来,凉山几乎就是艺术创作的风水宝地。仅以绘画而论,如今大名鼎鼎的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高小华、秦明、庞茂琨、朱毅勇、康宁等等,都曾以凉山彝族为内容进行创作;其作品颇受好评,如何多苓的《蓝鸟》、高小华的《诗人》、庞茂琨的《苹果熟了》、程丛林的《阿米子和牛》、康宁的《少女和羊》,成为“乡土绘画”和“八五新潮”当中的优秀之作。以表现农村和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并充满乡土的气息,四川乡土绘画作为一个群体所凝聚的力量,在上世纪80年代颇具代表性。

而凉山,一段时间被誉为川美的“创作基地”。

艺术史中的“西南艺术”

凉山州文艺评论家协会筹划“写意大凉山”艺术活动的初衷,即是想从当代艺术与凉山大地发生紧密关系的层面,延伸艺术精神对这方地域的关注。美术评论家早已将中国当代艺术的地理划分为六大板块: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东北和西南。西南艺术板块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有一重要特点,就是有其传统,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乡土反思到中期的生命意识,再到90年代的尝试追求,及至进入新世纪当代艺术向生活现实和大众文化的拓展中,更加凸显个体意识、个体价值对社会和历史的表达,标明艺术的先锋性,其艺术创作有明显的延续性和自身演进的脉络。

他们在不断终结一个阶段的同时,开启着另一个朝气蓬勃的阶段。

“艺术是从地域中生长出来的。”美术评论家王林有论,“西南艺术对于原始活动、生命冲动和生存欲望的强调,是个人对社会、情感对理性、精神对传统的反叛与反省,以其对历史境遇的敏感体验,成为中国人向往自由、表达个性的心理记录。”

面对自然找感觉

此次到美姑县采风创作,四川美院相关方面颇为重视,尽管刚开学教学事务繁多,油画系和版画系8位画家最终敲定走进凉山。他们是:版画系主任邵常毅、教授钟长清、副教授梁益君、青年教师王思思;油画系副教授罗晓航、副教授李东鸣,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廖磊和雕塑家唐亮。

58岁的邵常毅是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委员,视艺术如命,数十年潜心创作,从无暇日。因他经常带队外出写生,川美及重庆一帮画家由此形成风气。今年春节他就是在云南写生度过的,临近开学才返回重庆。2013年春节他曾经带队参加“写意大凉山·美姑站”采风,吃住在依洛拉达乡9天时间,白天画画,连夜晚也不放过,画得36幅半开纸的素描作品,可谓收获颇丰。

那天顶着烈日,梁益君一个人在板诺洛村的蓝天下完成了两幅油画风景写生。他驾车走得也不算远,只是舍不得来回浪费时间,早餐时拣了两个煮熟的鸡蛋放进包里,权当午餐。

“只有这样,才找得到感觉。”他说。

文/图 本报记者 何万敏

新闻推荐

两手空空去打工打起“飞的”回乡盖新房 美姑劳务经济唱响致富“好声音”

打扮时髦的彝族农民工在纺织车间里。在美姑,如今农民群众相互遇到时最流行的招呼语是“你在哪里打工,你今年挣了多少回来?”打工,已经成为了美姑农民群众的第一产业。为了推动劳务经济产业的发展,美姑...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