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摘掉贫困帽,金阳丙乙底村村民如今过得咋样了? 进门扫个二维码 出门逛下风情街在家当民宿老板 卖货上电商平台

西昌都市报 2019-03-19 09:07 大字

索玛风情一条街。 农户家里摆放的彝族特色餐桌。

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2018年整村脱贫。今年,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又有了一番新见闻:村民家家户户门牌上贴着二维码,用手机一扫,这家人的产业发展和务工情况就一目了然;购买了客车、货车的村民从1户增加到5户;村民把家里布置得充满民族风情,用于接待游客;村里还邀请来一家有实力的公司,规范化发展旅游业……

文/图本报记者白里呷

3月12日,记者随同州政研室调研组一行,来到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一进村子,就看到立在村口的一块大石上刻写着“索玛风情一条街”。街两旁是整齐划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二层“洋楼”。

“这个安置点共集中安置58户贫困建卡户,正建设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着力打造彝家旅游风情小镇。”热柯觉乡党委书记杨克哈介绍说,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242户896人,2018年全村整村脱贫。

扫扫二维码农户信息全知道

在村民甲布堵日家门口,调研组一行停住脚步,准备进去看看。“要了解农户的信息,可以扫一扫贴在农户家门牌上的二维码,这家人所有信息就都能看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林涛介绍说。

一位领导用手机扫了二维码后,认真看了起来。记者也跟着扫一扫,打开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四好创建”一排黄色大字,下面就是“扶贫不养贫,帮勤不帮懒,脱贫不掉队”“建文明村,创文明户,树文明风,做文明人”两排黑体大字。再往下翻,记者看到了该农户家庭人口、种植高山蔬菜、养猪牛羊、规模化养殖高山生态鸡等产业发展和务工情况,以及“四好创建”星级评选、获得1017青春扶贫超市激励券200元(集体经济分红)等一系列详细信息,还有全村基本情况介绍。

林涛介绍说,为加强村容村貌管理,该村成立了村民“四好”创建自治管理协会及评比委员会,把全村分为5个网格,由村民民主推选5名管理员,实行网格化管理。每月评比推荐星级农户和卫生清扫员,对获奖者实行物质奖励并颁发流动红旗。同时,将星级评选与1017青春扶贫超市评星激励活动结合起来,做到全覆盖、重经常、抓平时。

条件变好了住上别墅买上车

“坐,坐,坐沙发,这些都是州上、县上送给我们的!”一走进门,甲布堵日高兴地说,通过脱贫攻坚,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都改善了。不仅是他家,整个村子都变了,现在随便走进哪家,那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家用电器,还有那干净整洁的街道和院落,以及村民们温和的言语、文明的举止,都让人无法相信这里曾是生产落后、群众贫穷、住在瓦板房、走在泥巴路的村寨。

在甲不堵日家,杨克哈说,丙乙底集中安置点的农户都不跨村,均为村内集中安置,农户离自己的承包地不远,生产方便。且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对该村后续产业发展的扶持,帮助农户发展原生态养殖,产品很畅销。仅生态种养殖这方面,在省经济合作局的帮扶下,该村以购代捐模式“爱心礼包”累计认购金额达200余万元。

据介绍,一直以来,该村实施“春薯秋菜”发展高山错季蔬菜,探索开发旅游销售“吃旅游饭”,推行

“爱心礼包”持续助农增收,还动员群众打工增加劳务收入,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规模养殖高山生态鹅,和公司联系保底回收产品,目前养殖5000只左右,2018年纯收入6万多,全村所有农户入股分红。

走出甲不堵日家,门口停着一辆白色面包车。“这个车刚买不久,是他家用去年打工挣的钱买的!”杨克哈乐呵呵地介绍说,村民们搬进这个安置点时,只有1户农户有车,现在有客车、货车的群众增加到5户了。

走在村里,记者看到,这个集中安置点,家家屋顶安上了电视接收机,户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自来水引到农户家里。所看到的地方,都干净整洁,见不到一点垃圾,让人感受到这里的群众生活能源清洁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居住环境优美化。

“这个安置点是对口帮扶我们的广东佛山市援建的,村民的房屋分为A7户型(80㎡)和D7户型(100㎡)两种户型。”当地村干部介绍说,这个易地移民安置点,是农村最好的“别墅”了。在住房两旁,还分别修了9米宽、12米宽的两条道路,农户出行很方便,群众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安逸,住房越来越漂亮、舒适了!

邀请大公司村民要挣旅游钱

再来到民俗达标户洛布日格家,一进门,就看到一张大大的圆桌,是一张餐馆用的饭桌,圆桌周围摆放着10来个坐凳。“客人来了,吃饭就在这儿吃,外面小偏房里还摆着几张饭桌。二楼是住宿的房间,旅客来了,有吃的、有睡的才好呢!”

记者跟着洛布日格上了二楼,他打开房门,指着崭新的床和被子说:“旅客留下来吃夜宵,晚上可以体验彝家风情,要住宿的话,每晚才收50元,价格便宜,客人也睡得舒坦。”

“去年索玛花节在我们村成功举办,仅办节当天,就有村民日营业额达2万多元。”驻村第一书记林涛告诉记者,通过走“农文旅”结合之路,2018年索玛花节期间,全村共收入10多万元。今年该村新增民俗旅游接待户12户,县上对开办“彝家乐”的农户进行了培训和帮带,配备餐桌餐椅,让游客有吃、有住、有东西买,壮大旅游产业。

据杨克哈介绍,该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全力打造“赏彝区美景、宿彝家新寨、尝彝家美食、品彝族文化”等彝区旅游新业态,配备了太阳能路灯、固定式垃圾桶、草坪围栏等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了文化墙、标语、彝族文化图案等,开设文化旅游接待中心,引入沙马服饰、装饰品等,植入彝族文化元素,让游客不仅可观风景,还可体验彝族文化,感受彝家生活。

“这边是电商销售平台,这边是民族特色餐饮,这个地方是中餐。”在村口,杨克哈介绍说,该村以集体合作社形式建立村级“旅游驿站”,打造旅游电商平台、超市、餐饮店铺等,经营烧烤、盒饭、彝族餐、小吃。通过这一销售平台,向村民现地收购猪、羊、鸡、土豆、蔬菜,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挣钱。

杨克哈透露,目前,该村已邀请一家有实力的公司前来规范化管理旅游业,目前正在装修,未来将通过发展沙马文化服饰银饰制作、旅游住宿、1017青春扶贫超市,建立停车广场、农产品销售服务区及小市场等,真正把丙乙底建成彝族特色旅游示范村。

走出村子,蓦然回首,那宽敞明亮的街面、醒目的标语图案、竹篱包围着的绿化带、住户家里整齐摆放的沙发衣柜电器、街两旁笔直的太阳能路灯,依然历历在目。记者仿佛看到村民和游客在篝火旁跳起达体舞,诉说着党的扶贫政策好,脸上还挂满幸福、会心的笑容。

新闻推荐

四川省今年首批省级农技专家团赴金阳助春耕

雨水后,春耕忙。2月22日,天还没亮,金阳县桃坪乡镇矿山村椒农熊文超便急忙出门,步行2个多小时山路,按时到达乡中心校。...

金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