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金阳: 争分夺秒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凉山城市新报 2016-11-11 00:00 大字

公路建设现场。 争分夺秒,易地搬迁住房建设。

“截至10月28日,全县今年脱贫的38个村中,已有37个村拥有2G以上网络,还有1个村正在实施;已有27个村完成了硬化路建设,还有11个村正在实施;已有35个村拥有村卫生室,还有3个村正在实施……”金秋十月,金阳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全县脱贫攻坚最后突围工作捷报频传!经历了长达10个月的夜以继日只争朝夕,在这场决战决胜的攻坚战中,该县终于以赢者的身份挺在了时间之前。

文/图 本报记者 邱兴春

1

从“心”开始

激发动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决战脱贫攻坚,必须首先解决干部群众思想上的落后、观念上的贫困。今年以来,该县始终把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建设作为决战脱贫攻坚的首要问题抓紧抓实抓好,激发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从2015年11月以来,该县就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在全县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形成“和谐发展脱贫奔康,是先富带后富,而不是先富养未富”的共识,实现干部思想由“重稳定轻发展”向“稳定和发展并重”转变,群众意识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了“扶贫不养贫、帮勤不帮懒、脱贫不掉队”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

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行会前学法制度,在全县362个党支部7045名党员中常态化开展“学理论·强信念”活动和思想理论、法纪、警示、先进典型、革命传统“五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对标看齐意识、宗旨意识和担当精神。扎实开展“三大一严”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在状态、为官不为、“庸懒散浮拖”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鼓励干部发扬“5+2”“8+N”工作精神,取消18个扶贫专项计划牵头部门与涉及“38个贫困村”乡镇的火把节、中秋节假期,取消国庆节假日和拟缩短“彝族年”假期,争分夺秒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

以人为“本”

聚集合力

在脱贫攻坚中,金阳县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健全机制机构、压紧压实责任,为决战脱贫攻坚的提供了坚实保障。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和脱贫攻坚指挥部。同时,在乡镇换届时,从基层选出17名工作经验丰富、当过乡镇书记或乡镇长的同志担任脱贫攻坚督导员,分5个督导组分赴贫困村明察暗访,开展不定期督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格局。

落实驻村帮扶责任。实行“1名县级领导干部帮扶5至9户贫困户、1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帮扶4至8户贫困户、1名一般干部帮扶3至7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县直机关和乡镇党员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国家、省、州、县124个单位686人组建了150个驻村工作组,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50名、农技员102名,实现150个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工作全覆盖。制定《“五个一”帮扶工作机制》和《“五个一”帮扶工作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县级领导、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农技员职责,对工作履职不到位的严肃追究问责。

严格“第一书记”管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村第一书记管理的实施意见》等8项制度,并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今年以来,组织贫困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乡镇业务骨干赴成都、绵阳、上海、苏州等地外训150人次,邀请专家开展培训3期1200人次。实行驻村“第一书记”“周记月考年评”和“月督查、季报告、年度述职”制度,定期召开“第一书记”述职会议听取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与“时”竞跑

决战决胜

贫困群众的收入明显增加。今年以来,共完成“三棵树”种植53万亩,超计划8万亩,并实现了贫困户户均种植5亩以上经果林,人均有花椒80株、核桃50株、华山松户均2亩以上的产业发展目标。在“五借五还”方面,投入600万元实施“借芋还芋”,投放魔芋芋种80万斤;投入2000万元实施青花椒“借苗还果”,投放青花椒苗1000万株,核桃苗673万株,华山松种子7.5万斤、营养袋苗100万株,共造林53万亩;投入100万元建成“借薯还薯”马铃薯示范基地1500亩;投入640万元实施“借羊还羊”“借猪还猪”,投放基础母羊765只,在“38个贫困村”投放种公猪36头、能繁母猪1966头。在就业帮扶方面,引进了11家有资质的培训学校开展贫困家庭电焊、土木工程、彝绣、厨师等技能培训1863人,实现就业1004人。并投入190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在“38个贫困村”中开发了190个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每人每月补贴300元。今年以来,共输出劳务4.9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03亿元。在低保帮扶方面,向全县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孤儿、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帮扶对象40498人累计发放低保补助金、供养金等各类补贴6380万元,为“38个贫困村”的低保对象人均发放“两线合一”补差资金410元,目前已落实配套资金,补差工作正在开展。

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将贫困户“住上好房子”作为全面推进“四个好”目标创建的首要任务和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条件,严格按照住房建设必须“钢筋构造柱+圈梁+小火砖”的建设要求,扎实推进今年867户彝家新寨建设和1076户4773人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对坡度在30度以上实施“错层式”建筑模式,目前完成主体房建设146户、在建721户。按照“自主搬迁为主、集中安置为辅”的搬迁安置原则和人均建房面积25平方米以内、户均80平方米以内的面积要求,对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频发或易发区、属重要生态修复保护区等“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4985户22148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目前,今年实施的1076户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已全部动工,预计今年12月20日前完成主体房施工,12月30日前保证贫困户迁入新居。

贫困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医疗保障方面,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医疗“十免四补助”政策,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贫困人口因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报销在省州确定的报销比例上提高10%,并通过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渠道加大补偿,贫困人口县域内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健康体检。“38个贫困村”均纳入医疗保障,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及大病保险覆盖率为100%。教育保障方面,今年实施的乡镇中心校校舍建设7所11个项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5所7个,其余2所4个正在装饰装修;落实减免学前教育幼儿保教费627.79万元,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教育资金3601.86万元,减免高中生教育资金73.92万元;开办“一村一幼”幼教点211个,招收幼儿9218名,聘用辅导员561名,开办率100%。乡“三有”、村“七有”、户“三有”建设方面,“38个贫困村”涉及的23个乡镇,已全部修建了便民服务中心、中心校和卫生院;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38个,完成28条通村公路建设,建成村文化室25个,建成卫生室31个,4G基站已建25个村,建成“一村一幼”幼教点60个、89个班,建成民俗文化坝子13个;“38个贫困村”农网电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已完成28个村1211户安全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广播电视已覆盖29个村901户,其余9个村616户已完成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四好村”创建方面,大力推广“错层式”彝家新寨建筑模式,着力解决人畜混居、功能混杂等“脏、乱、差”问题;大力开展“三建四改五洗”工作,不断引导群众真正“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以科技进彝家、文化进彝家、法律进彝家、教育进彝家、卫生进彝家、文明进彝家“六进彝家”活动为抓手,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全州率先制定了《遏制婚丧事宜高额礼金和铺张浪费之风的实施细则(试行)》,明确规定婚嫁礼金不得超过6万元,举办丧事宰牛不能超过10头(超过6头需向上级纪委报备),引导干部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新风气正在形成。“农民夜校”方面,150个贫困村由驻村“第一书记”任校长,26个非建档立卡贫困村由村党支部书记任校长,建立了“党政领导、部门参与、乡镇落实、村级办校”联动机制。以“四个好”家庭创建、实用技术、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法律法规、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等为重点,由教科局编制教材,开展“一村一策”“一地一课”教学活动,截至目前,全县正式挂牌开办“农民夜校”92个教学点。金融扶贫方面,按照“渠道不变、投向改变、结余统筹”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3.8亿元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新闻推荐

白里呷记者何勤华正逢金阳县红联乡天一次的

本报讯(白里呷记者何勤华)6月19日,正逢金阳县红联乡5天一次的赶场天,一早走进市场,记者发现到处摆着堆积如山的红苕藤种,卖1.5元一斤,十分俏销。“今年,全乡种植红薯3000多亩,比往年扩种近一倍。”该乡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