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父母没有文化 种地供儿读书 儿子出国留学,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凉山城市快报 2015-10-28 22:30 大字

提起金阳县红联乡炉山村俄木嘎组的顾正美夫妇,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夫妻俩含辛茹苦供儿留学,其精神可佳,更令人钦佩;提起顾正美夫妇的儿子李响,村民更是赞不绝口,村里出了个留学生,是全村人的骄傲。对于一个除了种地,就没有其他任何经济收入的家庭而言,供儿留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为了儿子,顾正美夫妇拼命地劳作,四处借钱,让这个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

本报记者 白里呷

“咱们村有一个出国留学生,这是咱村的光荣!”

“说的是呢,自有了出国留学生,咱们村支持孩子读书的积极性可越来越高了,村民们都说,再苦、再没有钱都要让孩子读书!”

来到金阳县红联乡炉山村俄木嘎组,全组群众都在如火如荼建设彝家新寨,一座座新建的砖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拨群众在村中央穿过的公路边上搬运水泥,他们边劳动边闲聊着。说到孩子读书,一个个都来劲,说村里李响是全县少有的出国留学生,而李响的父母一年四季在家劳动,种花椒、种蔬菜,含辛茹苦供儿留学,其精神可佳,更令人钦佩,是村里人学习的榜样。

儿子从小就喜欢读书

金阳县红联乡炉山村俄木嘎组的李远德,是一位右手残疾的农民,取妻后生育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因家里贫困读不上书,小儿子李响最喜欢读书,到了读书年龄,一直对父母叫嚷着要去上学,父母拗不过,只好让他和村里的同龄小孩一起在村小读书。

原本只想让儿子读完小学、多识几个字就让其回家劳动的父母,没曾想李响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但因家里很困难,劝孩子在家劳动。

这对李响来说,是绝望,也很无奈,无法面对现实的他几天不吃不喝,父母看着心疼,只好向亲朋好友借了些钱,让孩子上了初中。

初一还未读完,因家里给不起日常生活费用,也买不起一件衣服,于是,李响独自上浙江去打工,想以打工挣钱来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

然而,在打工中,他饱尝打工的艰难、生活的艰辛,慢慢意识到“只有拼命读书,才能跳出山沟,才能改变自己”,心里萌发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念头,他又放弃打工,回家请求父母让他再去读书。

大学毕业后到韩国留学

打工回来后,李响重新回到了学校,如愿以偿地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他对学习特别用工,假期在家里,经常点着蜡烛看书到深夜两三点。”李响的母亲顾正美说,她心痛儿子读书过于卖力,但也无可奈何。

“后来,我们借两分利息(每月的利息为2%)的钱供他上高中,欠了很多债。”顾正美说,孩子读高中时,家里儿女还没有分家,人口多,没有经济收入,供孩子读书的费用只有向亲朋好友借。

让父母没有想到,儿子李响是个读书狂,上了高中,又上大学,还要去外国留学。李响高中毕业,考上了海南大学一本,又于2012年大学毕业后,去韩国留学。

李响在学业上的不断突破,令父母感到既骄傲又无奈,父亲李远德曾埋怨儿子只顾自己的学业,不管父母的艰辛。家里债务年年新增,不知何时才能还清,在父亲想来,儿子如果懂得父母的艰辛,该读完大学就去找工作,为家里分担。

“因回国路费太贵,三年来没有回过一次家。”母亲顾正美说:“儿子经常给我说‘中国是大大的一个家,作为中国人,我要学好本领回来发展,为国出力,为父母分担。\’他认为,家里的困难是暂时的,欠债也是短暂的。”

据李响家人介绍,目前,李响在韩国留学,因家里贫困,他边打工(做家教等)边完成自己的学业。但不管有多艰辛,他已决定研究生毕业后,再考博士,把博士读完了才回国。

父母含辛茹苦供儿上学

“儿子有出息,再苦也值,再累也开心。”说起孩子读书,顾正美笑呵呵地说,虽然自己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地劳作,又为儿子读书欠下了10余万元的债务,但一想起孩子读书有出息,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为了让喜欢读书的儿子安心上学,顾正美在李响上高中时起,就开始栽种花椒,种蔬菜买。“我种的蔬菜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很好卖,经常背到乡政府去卖,卖完了又种,种出来了又卖,一年可收入四五千元。”顾正美说,她一直在种蔬菜卖,种出来的胡豆、红苕腾、青菜等都很好卖,卖到钱了,就寄给儿子做生活费。

“出国留学时,第一次说要交30万元,这对我们家来说,到老死了也不可能挣那么多钱的。”说到孩子的学习费用,顾正美有些心酸地说,当时分了家的两个哥哥以及亲戚朋友多拼西凑,只凑到11万多,儿子哭着只带走了这点钱,父母也不知道他怎么筹的学费,就到韩国留学去了。

顾正美说,儿子到韩国留学后,虽然自己欠下了10余万元,但每年都还需要给儿子寄4万余元,所幸两个亲哥哥除了供自己孩子读书外,还尽力支持他。为了支持李响留学,亲朋好友有些用自己的工资去贷款,帮她家还欠久了的欠款,有的帮她家借低利息款。

“今后,还不知道能不能继续支持他读完博士,想了却他的心愿,但力不从心,还是很害怕。”顾正美说,虽然孩子喜欢读书,她也相信通过奋斗和读书可以让子女跳出山沟,但孩子父亲是残疾人,且老两口都不懂文化,发展什么都没效益。虽然靠着日复一日的活计,千锤万刨地供孩子上学,但一年的花椒收入也就近万元,自己栽种的蔬菜,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价格也越来越下跌,欠的债一年比一年多,对子女简单而深沉的爱、不计回报的爱,不知能延续到什么时候。 

新闻推荐

日子越奔越好幸福越走越近

人物:曲么哈作一家曲么哈作今年47岁,不懂汉语,家住金阳县依达乡保尔村。这里海拔2650余米,只出产马铃薯、苦荞和燕麦。儿子去年因病早逝了,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广州打工,小女儿在金阳县丙底乡九年一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