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关注冲击“茅奖”进程 愿《大凉山往事》金榜题名
本报记者 何万敏
通过前面三篇报道的大致讲述,读者可了解到《大凉山往事》以“我姥爷”离乡背井到四川到旧时大凉山,以“大凉山之险”、“大凉山之泪”、“大凉山之箭”三部曲,向我们呈现了那与世隔绝的神秘大凉山。冒险的商人、探险者,当地彝人、土匪,驻扎的国军,长征的红军等等许多精彩故事。通观整部小说,故事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让你不得不一鼓作气读完。
阿来与北来
长篇小说《大凉山往事》与读者见面后,有人立即将它与曾经获得第届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作比较,惊呼四川出了两个“来”,一个是阿来,一个是北来,都是从诗歌创作转向小说写作的高手,一个写藏族,一个写彝族,或许这就是巧合。
作家周世通认为,《大凉山往事》是一部穿越、遗忘与重新追寻、揭秘的书,它让我们看到历史与存于记忆的褶皱中,隐秘、曲折、真实、无限,它们汇集在一个特定的异域,进而汇集成一个时代的某一空间,进行考古学式的追根溯源,以一种潮水般汹涌的复杂叙事给我们展现出一个隐秘隔绝的大凉山。北来以一种新的姿态进入文学与历史的空间之中,充满激情而又拥有足够的学识,野心勃勃又冷静缜密,心怀大地却又不乏书卷气和神秘感,深谙文学之趣味却不溺于这趣味,而最终超越自已。
凉山读者也对这部凉山题材的作品相当关注。金阳县委党校的杨平高度认可:小说语言运用和表现上也极具特色,无论叙述还是对话……尤其值得称道是文本里熠熠生辉,极具个性的彝族汉语……常常有彝族谚语、俚语出现,符合彝族使用谚语说话的特点,既提升了语言表现力,又彰显大凉山浓郁的地域色彩和魅力。《大凉山往事》恢弘阔大,又精细入微……同时,塑造了几个独特的、可以经典的人物形象,是近年来出现的不可多得的长篇小说,是有实力竞逐国内各大文学奖的优秀作品。
网络媒体的围观
包括本报在内的新闻媒体,对《大凉山往事》及时跟踪报道。其中,《成都商报》2014年9月9日刊发记者陈谋的专访,题为《诗人沉默20年,写就<大凉山往事> ;北来新作被阿来<尘埃落定>编辑看中,评他的文章:直白又魔幻》;《四川日报》同年9月26月发表龙双丰的《北来新作讲述大凉山》。两篇文章先后登出,即有国内上百家媒体和一些海外媒体转载,主要有:新华网、中国日报网、凤凰资讯、香港新闻网、新华报业网、中国台州网、大河教育网、京报网、中国台湾网、中国网新闻中心、解放网、华夏新闻网、京津新闻网等,一时间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
文学类的网站同时积极响应,四川作家报网、文艺报网、作家网等,或转载新闻报道,或刊发评论,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本报将密切关注《大凉山往事》在评选进程中的消息,并祝愿这部作品金榜题名。
新闻推荐
1956年,龙云和毛泽东及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1936年6月27日,蒋介石与龙云在南京面谈。龙云精于枪法,图为龙云在试枪。(紧接A14版)第二天一早,法国拳师灰溜溜地离开了昆明。龙云家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