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石榴牵手互联网开启农业转型新模式
农户正在分拣采摘下来的石榴。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波
金秋时节,会理石榴正式进入采摘季节。除了传统的商贩集中收购、集中转运水果批发市场、消费者入园采摘等方式外,今年,会理县当地果农开始借助“互联网”尝试电商销售模式,并尝到了甜头。
电商让“石榴人”初尝甜头
随着会理石榴的销售进入高潮,一些有着网络意识的石榴人,在销售上引入了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向全国销售,石榴的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在淘宝网上,输入“会理石榴”就搜索到40多页卖家的信息,销售“会理石榴”的电商有数百家,许多电商就是当地农村的种植户。
“今年,整个会理县的种植面积达34万亩,产量多达35万吨,光在本地销售石榴是不行的,得打开全国市场才能突破传统销售的地域界限。”卖会理石榴的电商人陈士均说。
去年,家住会理县木古镇的年轻人陈士均,大学学习电子商务毕业后,回到家中发挥学业专长,在淘宝、中国石榴网上开了专门介绍和销售会理石榴的网站,那一年,他家的40余亩石榴被抢购一空。今年,他又把亲戚朋友家的石榴也“承包”放到互联网上销售。树上的石榴还没成熟他就收到了3000多斤的预定订单,靠着一根网线、一台电脑,陈士均让会理石榴“飞”向全国各地。
不仅是种植户尝到了“互联网+” 的甜头,会理县很多上班族也开始运用时下流行的微商,在工作之余也卖起石榴。“上班之余,动动手指,发发图片就把外快赚了,何乐而不为?”会理某事业单位的员工王薇是个不折不扣的的“低头族”,闲着没事就爱刷刷微博、朋友圈,她发现很多网友都在朋友圈卖自己当地的特产,抱着试试的心态,她在上班之余把家乡的石榴发在了自己的微博、朋友圈。“没想到会有那么多网友感兴趣,每个星期还是能卖出去几十件,赚点外快还是挺不错的。”王薇说。
“电商快车”助推合作社转型
“都晓得这些年电商火,我们也想搞,但是合作社能力不够,一来没有足够的运作资金,二来也没有懂行的人。”会理县大坝心石榴专业合作社的社长代兴明说,全社12户社员共有150多亩石榴,年产量达50万斤,虽然会理石榴名气已经在全州乃至全省打响了,但是他作为社长,每年的销售季还是让他很头疼。
“往年一到石榴成熟时,都要到处跑销售,很担心卖不出去,卖不到好价钱。”代兴明说,以往石榴成熟的时候他不是在各地的水果批发市场,就是去批发市场的路上,长途跋涉让他身心疲惫。
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凉山本土的一家电商企业找到了他,跟他谈今年的合作。“一直都在说电商、电商,今年我们合作社也终于搭上了这趟‘列车\’。和这家西昌的电商企业合作,一下就解决了我们的销售问题,虽然今年是试营合作,但是我很看好这种模式。社员也很看好这个前景。”代兴明说,和本土电商的合作只是合作社的第一步。“今后我们还将以同样的方式,进入淘宝、天猫等多个知名的第三方电商平台,为会理本地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专家解读:
借鉴“互联网+”石榴
推广更多的“互联网+”农业
目前看来,会理石榴网络销售,算是成功的,虽然现在在网上卖石榴的网商多是家庭或个人,很多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或者感兴趣,才在电商平台上开店,对于如何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扩大交易规模,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农产品电商要进一步发展,农民的认识和技术都有待提高。
“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还要熟悉如电子条码、图像处理等。”凉山州电子商务协会业内人士表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最大困难还是品牌营销。凉山有着众多优秀的农业产品,应该借鉴会理网络石榴人的经验,把更多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推广出去。
“如何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还得靠提高网店的知名度。这对于一个普通农民来说很难。”对此,业内人士建议:电商企业应搭建好平台,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带动农产品销售。同时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对农民开展培训,增强农民把农产品“送上网”的技能。
新闻推荐
会东不少路段都正在紧张施工中。■G353线宁南杨家湾子至会东县城段,是会东规划中的北出境通道,目前会东段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5%,预计今年6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会东金沙江金东大桥正在加紧建设,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