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凉山重现“侏罗纪世界” “会理恐龙”重生 将“站”起来 沉睡了亿年的化石完整性达到45%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6-22 18:00 大字

已经修复好的恐龙耻骨。 朱刘荣(右)正在用粘合剂修复化石碎片。 再过两三个月,这具恐龙化石可修复完毕。

6月19日,会理县文物管理所正在对一具恐龙化石进行修复,其完整性达45%,在国际上已属较为完整的恐龙化石。估计再过两三个月,这具“会理龙”的化石就能结束修复,届时,围绕着这具恐龙化石的诸多“秘密”也将随之揭开。

去年10月30日至12月10日,会理文管所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自贡恐龙博物馆在会理县境内山间密林中发现了大量早侏罗纪晚期和中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化石。科考人员对其中一具暴露得相对完整的大型恐龙骨骼化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该恐龙活体是成年蜥脚类恐龙。

文/图 本报记者 张鹏

看过电影《侏罗纪世界》的朋友,一定还对霸王龙的精彩对决记忆犹新,但你可知道1亿多年前的会理也曾是一个“恐龙窝”: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会理县境内就发现大量恐龙化石,截至去年年底共发现20多个恐龙化石埋藏点。

被岩石包裹的恐龙化石,在专家的精心清理之下,恐龙的脊椎骨、肋骨化石被顺利剥离出来,沉睡了亿万年的“恐龙”逐渐显露出真面目……6月19日下午,会理县文物管理所传来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去年,科研人员在距会理县城约五公里的山间密林中,勘探到的那具沉睡了亿年、活体长约10米、身高约4至5米的恐龙化石,正在经历着“重生”。 

在不久后,这个曾经统治着地球的古老生物或将“重生”在凉山大地,“站立”在人们的眼前。

拼一条“龙”

这是一场刺激的拼图游戏

6月19日,记者走进会理县文物管理所,巨大的装满沙土的铁桌上,直立着各式各样叫不出名的骨头化石,一些已经修复好的化石接缝处还能看到颜色与骨头类似的粘合剂。4名工作人员正在加紧修复从各处挖掘点源源不断送来的化石碎块。

修复化石的工作人员朱刘荣是云南禄丰人,拥有多年修复恐龙化石经验的他足迹遍布河南、上海、北京等省市。此时的他正在用竹片将粘合剂抹到化石的裂口上,并寻找与接口吻合的其它碎片。

“一般发现化石后,科考人员都会用石膏将挖掘点发现的骨头化石打包。”朱刘荣说,修复的工作第一步,就是由修复人员用铁片从一大堆泥沙中找寻骨头化石。

这一过程之外,一支略比圆珠笔大、笔尖像铁钉般的工具风笔就派上了用场。

“它就能把岩层和化石分离。”据介绍,当这只风笔在岩层与化石间游走时,每逢岩层有被振动掉的细小石粒或粉,就立即被高压空气吹得不见踪影,留下完整无缺的化石。

清理过后,恐龙化石进入到“重生”当中的第二阶段——修复。

这一步骤里,为避免化石因共振意外损坏,整个过程都在盛放沙土的盆子里进行。之后,就如朱刘荣所做的一样:用小铁片将粘合剂抹到化石的裂口上,并寻找与接口吻合的其它碎片。

背后有故事

恐龙化石被秘密保护16年

风笔之下,经朱刘荣等人修复的正是去年媒体报道过的、科研人员勘探于距离县城约五公里的山间密林、并被推测活体长约10米,身高约4至5米的那具恐龙化石。

据会理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唐翔介绍,2014年10月30日至12月10日,会理文管所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自贡恐龙博物馆联合在会理县境内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调查勘探工作。在山间密林中发现了大量早侏罗纪晚期和中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化石。当时恐龙化石部分暴露在地表外,仅凭肉眼就能分辨。科考人员对其中一具暴露得相对完整的大型恐龙骨骼化石,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共获取恐龙骨化石60余块,其中最大的腿骨长约60多厘米,重达30多斤。“这批恐龙骨骼化石一共装了12袋,其中最重的一袋约有七八百斤。”唐翔告诉记者,根据清理出的恐龙骨骼化石分析,该恐龙活体是成年蜥脚类恐龙。

其实,这具恐龙化石还藏着另外一个“故事”:其实早在1998年时,这具恐龙化石已发现,但因担心化石遭到破坏,对于化石的埋藏点,当地文管所一直保守着秘密,直到去年底的科考中,才将其清理出来。 

修复很顺利

部分椎骨、肋骨已清理完毕

如今,在旁边的一个沙箱里,这具恐龙化石的部分尾椎、颈椎和近10根肋骨被清理出来。沙箱里,2根粗似日光树干、长50多厘米的前肢骨化石和多根长短不一的趾骨化石很是显眼。

“整个恐龙化石的修复是从颈椎开始的。”据工作人员介绍,历时近半月,“会理龙”的肋骨、椎骨、部分四肢等骨骼化石相继裸露出来,但具有标志性的头骨化石还没发现,因此,其族群、活体重量等信息等未明确。

即便如此,对于这具完整性达到45%左右的化石,要恢复到“神龙见首”的程度也并非难题。

“按照国际惯例,化石完整性达45—50%左右的就算较为完整了。”会理县文管所所长唐翔介绍,较高完整率的背后,还需要工作人员经历另一个清理修复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拼接补配:即从现有骨头化石中,应用新材料按照相同的比例对缺失的骨骼化石进行补配。

据唐翔介绍,由于其他化石修复要占时间,估计再过两三个月,这具“会理龙”的化石才能结束修复,届时,围绕着这具恐龙化石的诸多“秘密”也将随之揭开。

先进行保护

未来不排除装架展出

“恐龙化石的修复是为了对发掘古脊椎动物化石开展的进一步研究。”唐翔说,在完成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会理相关部门将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在未来,等条件成熟后,这具尚未命名的远古生物也将有自己的名字,并装架进行陈列展览,向公众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离正式展示还有一段距离,但作为资源,在未来,它将不会离开会理。

“会理恐龙化石不仅分布广、种属也比较丰富,有肉食类的、还有植食类的。”唐翔介绍说,在未来,当地文管部门将继续对会理恐龙化石进行持续地科考和收集工作,进一步保护和研究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寻找亿年前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恐龙明星”。

■相关新闻 昭觉发现大量亿年恐龙脚印化石

1亿年前的白垩纪,恐龙踩下的脚板印是啥样?如今,它们变成了化石,仍清晰可见。2013年年初,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比罗嘎村,在同一岩层发现了大量恐龙脚印化石,全国罕见。然而,就在化石发现地附近,2004年首批发现的300多个恐龙脚板印,却被当地矿老板开矿炸毁,令人痛心。

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比罗嘎村,地处大凉山腹地,海拔2000多米,风光秀丽。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里曾是远古生物的活动场。

四川理工大学恐龙博物馆李奎教授曾到昭觉县考察研究恐龙化石。据他推测,远在1亿多年前,昭觉一带的岩层还是松软的湖泊泥沙,不同类型的恐龙在此行走后,留下了深深脚印,脚印被后来的泥沙覆盖,逐渐形成了化石。 

新闻推荐

新桥建成通车 村民增收有盼头

庄房村村民喜迎庄房桥通车。“新桥终于通车了!以后出行不用忧心了。”近日,会理县家坝乡庄房村的庄房桥通过验收正式通车,让这里的村民欣喜不已。据了解,庄房村位于会理城河下游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