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马贵才:做美化攀枝花的使者

攀枝花日报 2015-02-12 20:38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南桢 文/图

1月27日,仁和区总发乡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门外侧的一处苗圃里,马贵才细心地查看花木长势,哪盆该施肥了,哪种花木出现问题,他都了然于心。

马贵才今年30岁出头,但从事种植却已10多年了,算得上是苗木种植行业的“土专家”。他种植的花木不仅美化了市民的居家环境,也为阳光花城的打造贡献着力量。

马贵才是会理县人,2003年来到攀枝花“闯荡”。在攀考察几月后,他果断预判,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种植花木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他从亲友处借了1000元钱进了一批发财树、大富贵等种苗回来。

万事开头难。由于不懂育苗技术,马贵才进的种苗一个多月全死了。父母劝他不要再种了,但他没有放弃。他一边向同行请教,一边前往广州、昆明、成都等地花木市场考察学习。2005年,他在仁和镇干坝塘村下干坝塘组租了10多亩地种植花木,经过学习实践,他逐渐掌握了花木的育苗技术,花木成活率显著提高。

经过几年打拼,马贵才的苗木种植渐渐走上正轨,有了赢利。2008年8月,他租的地被征用,他又筹资与人合伙在总发乡立新村租了60多亩地种植100多万株三角梅。2009年2月,因干旱缺水,他们种的三角梅死了90%,他的另两个合伙人拆股离开,20多名工人全部走了。

“那是我最艰难的时候,为了保剩下的10万株苗子,我又回到老家贷了20万元,带着亲戚施肥、打药、运输。”马贵才说。

2011年,攀枝花市提出打造阳光花城。那年,他种的三角梅俏销,收回了部分成本。他说,路歇桥到总发收费站一线、炳仁线巴斯箐隧道附近种植的三角梅都是他提供的。随后,他用剩下的作为母本扦插了一部分三角梅。

2011年底,他在啊喇乡旺牛村租了20多亩地,将苗木基地搬到了啊喇乡,经过精心培育,他的苗木基地又恢复了生机。

好事多磨。2013年的几场雪灾,让马贵才的苗木基地遭受了巨大损失,2万株三角梅受损。幸好他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保住了部分种苗。2014年4月,他又在总发乡立新村租了6亩地建苗木基地。

马贵才这些年种植花木受了不少挫折,但他依然十分执着。他说,攀枝花目前从事花木批发仅有3家,零售的70多家。攀枝花打造阳光花城少不了花,市民搬新家也需要花,种植花木潜力巨大。

走进马贵才的花木培育基地,满眼都是错落有致的各色花木,发财树、招财树、大富贵、绿宝、米兰、香樟等各种花木一排排、一盆盆。他说,攀枝花的花木市场需求量大,与外地苗木相比,本地培育的苗木更容易成活。他一年销售的绿萝就上百万盆。

除了经营花木批发,他还承接了绿化工程、园艺设计、园林施工。这些年,他相继为大河景观带打造、龙密路、欢乐阳光节等提供或种植花木。马贵才说:“当时,承建单位在龙密路沿线栽种的小叶懒人全死了,然后请我去给他们补栽,现已全部成活。”

现在,他的贵才苗圃年销售额300多万元,请了6名工人管理。有重大任务时,他会请基地周边的村民来帮忙。

多年打拼,马贵才在攀枝花站稳了脚,娶妻生子,买了套130多平方米的住房,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对于现有的规模,马贵才并不满足,他说:“我这个花木培育基地仅有二三十亩,资金周转有点困难,希望政府能在贷款上扶持一下,我准备再扩展三四十亩地,多发展一些品种。”

他说,等到做大做强了,他将带动周围的群众一起发展,为他们提供树苗和技术,并帮他们销售,让他们能轻松地赚钱。

去年,马贵才为周围村民倪国琼提供袋子和种苗,帮助她种植了上万盆菊花。

马贵才在苗圃里忙碌。

新闻推荐

夯实基础 创新举措 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中共会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建波近年来,会理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把其作为引领风尚、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软实力,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