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每天步行三十公里打扫体育中心
每天,何荣发穿行在场馆内外,数不清自己的脚步有多少。
每天清晨,到会理县体育场锻炼的人们,都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提着扫把撮箕,穿行在红绿相间的体育中心里,清理着角角落落里的垃圾,偌大的体育中心,在他的细心“照顾”下,变得分外的干净。他叫何荣发,会理县内东乡人。
十多年前,何荣发还不到50岁,他的妻子就去世了。岁月推移,女儿渐渐长大成人。何荣发的闲暇时间也多了,于是托人在县城找了份工作:会理一中校园食堂勤杂工。
2012年,学校食堂不断有新人进来,何荣发因年龄增大,便离开了食堂。随后,何荣发走进了会理体育中心。于是,从每天清晨六点半到晚上十点,你就会看见田径场上一位戴着军帽的老人,提着扫把撮箕,穿行在红绿相间的体育场里。
2008年竣工的会理体育中心,是一个内设2000个座位的多功能综合体育馆。新报记者通过会理县体育局负责人了解到,到现在,体育中心一直是何荣发跟何炳寿两位花甲老人在管理打扫。“他们工资不高,每个月就一千多。就住在看台下的只有一面透气的小屋子里,自己想法做饭。”体育中心一负责人说。
9月14日,记者特意请人丈量了会理体育场:田径场总建筑面积21300㎡,其中南北西看台2675㎡,草坪7100㎡,塑胶跑道10890㎡,跑道共8圈,每圈400米,合计3200米。标准铅球场2个,场内外绿化300㎡。
“按照何荣发的工作时间和不停地这样穿梭,他每天至少步行了30公里。”一些经常在体育场内锻炼的会理人感慨地说。
“何师傅,您多大年纪了?每个月有多少工资?”记者询问提着撮箕正在打扫的何荣发。
“刚过60,工资嘛,1100。”何荣发回答到。
9月22日清晨,会理秋雨很大,体育场里已经有人冒雨在田径场跑步了。远远的,何荣发依然提着铁撮箕,仔细地打扫着体育场的每一个角落。
文/图 本报记者 丁有为
新闻推荐
会理清代档案原件。《会理八景》图。这些珍贵的原始档案历史跨度大,查考价值高,史志佐证作用强,它真实地记录了会理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有很高的价值,是会理十分重要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金秋十月,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