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5年探路地方国企变身“混血儿”

四川日报 2014-07-17 12:48 大字

□本报记者 徐登林 王云 文/图

7月9日中午,在凉山州会理县鹿厂镇铜矿村,四川会理大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会理大铜”)浮选车间主任伍川,指挥几名工人利用停电间隙抓紧时间清洁机器。“月收入7000多元,年终还有1万元以上的分红。”忙碌间隙,伍川与记者聊起了天,言语间,感受到这名在地方国企待了35年的老员工对企业的满意。

“完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改造,企业发展活力迸发。”凉山州国资委副主任陈伦军说,以会理大铜“以混求活”路径为基础,凉山将用3至5年时间,让三分之二以上州属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国有企业变身股份制企业

会理大铜的前身是凉山州会理大铜矿,始建于1958年。随着矿山资源的减少,矿石品位由1%降低到0.5%,企业在1998年像很多国企一样面临严重的生产经营困难,员工待遇降低。“每月400多元的工资都拿不到手。”伍川回忆说,他一度认为企业会死掉。

在凉山州国资委指导下,1999年,凉山州会理大铜矿开始改制。“核心在于将国有企业变成股份制企业,鼓励员工以工龄和现金入股。”陈伦军说,当时的改革还没有考虑让企业外的民营资本参与,主要在内部进行。

陈伦军介绍,当时国有资产计算方法是,除去矿权外的所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核定资产总额后扣除员工了断身份的安置费用后再作为国有资产。另外,鼓励转变身份的员工以工龄和现金入股。

改制后建立的会理大铜股本金额483.962万元,其中,国有资本188.4648万元,占股本总额的38.94%;集体资本(包含工龄股和动态股)282.6972万元,占股本总额58.41%;民营资本(个人现金股)12.8万元,占股本总额的2.65%。

1979年进凉山州会理大铜矿,到1999年改制时,伍川已有20年工龄。“工龄按312元/年全部换成股份,我自己又出了500元现金入股,企业配股500元,在企业,我一共有7240元的股份。”伍川说,自己的身份也从国企员工变成股份制企业员工。

“婆婆”放手让“媳妇”干

过去,凉山州会理大铜矿的党委书记、总经理等管理人的确定都由“婆婆”们——凉山州委、州政府和州国资委说了算,甚至是企业的发展规划、经营项目、财务预算等也由“婆婆”们说了算。“地方国有企业变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引起企业治理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改制的初衷。”陈伦军说。

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凉山州国资委根据出资比例,在董事会、监事会分别派出2名、1名代表履行相应治理责任。“事实上,因为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分别为5人、3人,凉山州国资委派出人员都不是多数,所以,企业的治理决策权事实上交到了企业手里。”会理大铜董事长税鸿说。

“国资委对企业具体经营管理减少,进行重要事项的监管,监管主要通过每年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财务审计和收益分配审计来实现。”陈伦军介绍。

放权于企业后,会理大铜根据资源逐步减少的实际情况,于2007年开始实施“依托主业、多元发展”的战略,一方面扩大铜矿采选产能,一方面大力向宾馆、房地产、酿酒等产业进军。

激励机制可更加灵活

“会理大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毕竟是凉山较早的尝试,上世纪90年代‘摸石头\’的事,现在看来,很不彻底,比如,当时的矿权没有评估也没有公开交易而暂时搁置,引进民营资本的概念也缺乏。”陈伦军说,现在,凉山州正在探索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推进的方式。

虽然“不完善”,但国有企业变身混合所有制企业,带来的仍是企业高速发展。2013年,会理大铜资产总额达到35347.68万元,净资产10989.40万元,上缴税费2122.80万元,员工年均收入89783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效果显著。2013年,按国有资本占股本总额的38.94%计算,国有资产达到13764.39万元。

会理大铜起死回生,凉山州商业银行和西昌永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造的企业同样生机勃勃。受此鼓舞,目前,凉山正加紧制定《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陈伦军透露,该意见明确,凉山州准备用3至5年时间,让三分之二以上州属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新闻推荐

追忆会理县公安局原禁毒缉毒大队副大队长杜萍

□会理县县城居民刘冰(化名)那还是在2010年的时候,当时我走路都困难,娃娃才4岁。因为反复吸毒被送进强制戒毒所,县公安局禁毒缉毒大队副大队长杜萍大姐就像亲人一样帮助我,让我能健康做人、抬头做人,重...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