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海光村: 脱贫致富攻“心”为上
仔猪进到贫困群众家中,带来增收希望。
会东县新街镇海光村地处海拔米的高二半山区,种植玉米、洋芋、散养牲畜和外出务工是村里群众的主业。由于交通条件限制、收入结构单一、群众发展动力不足,村里曾一度有人属农村低保户,“贫困村”“软弱涣散村”两顶帽子牢牢压在头上。
随着脱贫攻坚进程不断推进,海光村这个山巅间的小村落不遑多让,村民们正忙着建设自己的家园,修路、盖房、挖渠、种树……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如今在海光村“脱贫”已不能满足村民的愿想,大家都鼓足干劲儿,和全县人民一起奔小康。
筑强堡垒聚民心
“村两委”是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核心力量。经验证明,农村工作离不开广大党员的先锋作用。然而,由于恶劣的环境条件,村里许多家庭或者搬家,或者外出务工,村子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孩子,一时间“村两委”显得没有了号召力。
“就连开个会,来的大多是老人,有的还叫孩子来凑数,村里什么事也做不了。慢慢地,干部们就没有了工作热情。”已经退休的老支书徐兴周道出了软弱涣散村戴帽的原委。
“村党支部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管理不到位、党员学习教育不到位导致党纪政纪法律观念不强、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成了群众对“村两委”组织的普遍评价。
如何把涣散的民心重聚到组织周围?为了重塑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驻村工作组进村伊始便把阵地建设作为***的头等大事来抓。
工作组成员多次走访困难群众和老党员、老干部,和党员、群众座谈,充分征询大家对“村两委”的意见和建议。村组织的涣散也引起了领头人徐元凯和李兴太的忧虑,他们决定认真整顿“两委”组织,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重塑组织形象。
加强学习提高党员服务意识、创新方法提高党组织服务能力、优化队伍激发党组织活力、强化督导促进工作落实……在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村两委干部通过创新方式不断加强党员和群众的联系,努力让组织成为群众可信任、可依赖的坚强后盾。
“我家有两亩地排水不畅,一下雨就积水,年年收成都减半。”“我家离水源点太远,用水很不方便。”“我家想修羊圈还缺点资金。”……村民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反映给“村两委”。
“村两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后,决定从进村入社路硬化、新农村建设、人畜安全饮水管网和村级活动阵地的建设入手,用实际行动给村民带来实惠。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进村入户道路宽敞了、房屋漂亮了,村容村貌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用水难、排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平方米的“六合一”村活动室建成投入使用,村民们在村里就能看病,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农闲了还能在运动场打篮球锻炼身体、上“农民夜校”学知识……这一切在以前是想不到也不敢想的。
现在,村里群众心有所向,“有事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组织,“村两委”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靶向施策用真心
“群众需要啥?还缺啥?帮什么?怎样帮?驻村的每个干部需要用心思考。”驻村工作组组长王礼学说,***的精髓在于精准,找准问题,才能真正扶好贫。
进驻海光村后,工作组首先做的就是听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和贫困户的意见,大家睡在村里,吃在农家,走在峭壁,干在地头,反反复复和村民交流、谈心。谈地里的庄稼、家庭的收入、子女的情况、家常的琐事、过去的不容易……只要能和群众拉近关系,什么都可以成为谈话的内容。
找准了病根,才能因病施策,在与群众的亲密接触中工作组逐渐摸清了贫困户的情况和村里的底子,通过一番思考大家决定:从大处着手,着力完善水、电、路、通讯、村级活动阵地五大基础设施建设;从长远着手,积极帮扶发展核桃、畜牧等产业,确保贫困户长远有生计;从细处着手,解决贫困户长期患有慢性病、身体残疾、缺乏劳动力等问题。
贫困户宁选成和徐兴科两家人都长期患病,一人患肝硬化,一人患前列腺炎,病痛让他们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俩人都觉得前景渺茫。了解到情况后,工作组立即制定医疗帮扶措施,带着他们到镇医院就医,积极协调县卫计局和新街镇医院解决了门诊医疗报帐事宜,通过协调两人长期服用的药物在村卫生室就可以领到,经新农合报销后药费减少了,还省去了来回奔波的路费。
贫困户徐识德儿子患先天性弱视,“看不见”成了全家的一大心病,工作组帮其办理了残疾证,还配了一副度的改善型眼镜;贫困户李开方的女儿因贫错过了适龄教育,为使她能有一技之长,工作组在珠海职业培训班给她报了名……村里所有贫困群众的难题都得到了解决或改善。
产业带动强信心
自工作组驻村以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可喜的变化要数村民思想的蜕变,现在村里群众脱贫目标已完成,大家都把心思都放在了怎么谋划未来发展。
月日,一大早,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环江红抱着棉被和棉大衣来到村里贫困户曹华云家中。“环县长,你答应等我家脱贫了就来家里喝酒的。”曹华云迫不及待的把已经脱贫摘帽的喜讯告诉环江红。
曹华云现年岁,至今未婚,家里还有岁高龄的父母双亲。因为婚姻的不美满,他曾一度非常失落。“连个继承人都没有,发展来有什么用啊。”以前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地里的庄稼已经收了,我准备趁农闲出门打几天工,挣点钱把家里的电视换一换。”曹华云和以前判若两人,现在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贫困户徐兴科今年在产业发展上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他家争取到草补圈舍项目补助修建了4间羊圈,养了只山羊,还栽了5亩核桃,家里的资金都用在了投资上,经济有点捉襟见肘。他说:“困难是暂时的,只要跟着党,找对了方向,发展好产业,脱贫致富就是指日可待的事。”
两天前,海光村刚接受了州脱贫攻坚检查验收小组地检查,村里户贫困户完全达到脱贫标准,村“一低七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出验收标准,但也发现了瑕疵:文化体育服务能力还不足、村卫生室医生对群众健康状况掌握不够全面。
针对不足大家决定立即整改,同时为自己制定了更高要求:全村居民努力创建“四好”家庭,让好习惯和好风气伴随经济收入的增长而成长,让文明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新闻推荐
奋斗目标: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和抓好贫困对象脱贫后的后续支持巩固,确保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杜绝返贫现象。发展思路: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为主线,不断推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