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志 脱贫攻坚共圆致富梦
从做赶山匠到经纪人,再到规模养羊,脱贫攻坚让钱国志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三级跳。 目前,钱国志的养殖场已发展到拥有300多只种羊的规模,资产总额超过百万元。
今年46岁的钱国志做过赶山匠,喂过种驴,做过国家农业部堵格畜牧市场流通协会会长。现在,在脱贫攻坚春风的吹拂下,他又搞起了规模养殖,固定资产达100多万元。他说要把养殖场做成会东县乃至凉山州最大的养殖基地,建立起有规模、有组织的养羊合作社,带领更多的人一起致富。
选择的路不回头
钱国志出生在会东县鲹鱼河镇撒者邑村。这里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是典型的“穷乡僻壤”。世世代代,当地群众吃水人背,出行马驮,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钱国志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守着一块薄地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就是到了上世纪末,由于弟兄多,土地少,钱国志家的日子依然过得捉襟见肘。
怎样让自己富裕起来?从小脑瓜子灵活的钱国志苦苦思索着。上世纪7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历经穷困的小山村。1998年,钱国志凑了3000元钱,怀揣致富梦想走出“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小山村,做起了羊生意。
“第一次做生意,我在市场周边村寨收购了13只羊,然后出售给外地客商,两三天的时间净赚100多元钱。”钱国志说。两三天纯赚100多元钱,这在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的边远小山村,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就是这次成功,坚定了我经商的信心。”多年过后的今天说起第一次做羊生意,钱国志依然津津乐道,兴奋之情仍然溢于言表。
从此,钱国志一发而不可收。“当初我做羊生意,不但全家人反对,左邻右舍也冷言冷语,认为我是‘瞎折腾\’,农村人老老实实地种地才是本分。但是我没放弃,我是个有点犟脾气的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绝不回头。”
为了全心全意做自己的事业,他甚至不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他将土地承包给邻居,索性在牲畜交易市场租了一间房,赤手空拳做起了羊生意。
开始时,在市场周边村寨收购几只、几十只,在赶场天到市场出售给外地客商。什么时间收购什么羊?什么季节到哪个寨收购?他的脑子里记得清清楚楚。由于腿勤,吃得苦,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收购、出售经验。“凉山州每个县,每个村寨都留下过我的脚印。甚至云南、贵州都去。”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钱国志说。
抓住机遇得商机
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后,钱国志再也不满足于小敲小打。当时,外地客商在会东县堵格交易市场一般都几只、几十只地从养殖户手里收购商品羊,有的要等待几个逢场日才能收购一车,费时,还麻烦。精明能干的钱国志瞅准了这个商机,把市场上养殖户的羊群集中收购,能出售的就出售,不能出售的就圈养育肥,然后成规模地出售给外地客商。这样一来,方便了客商,自己也从中获取了利润。“当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想不到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钱国志说。他一下成了联接当地养殖户和外地客商的“市场经纪人”。
任何事业都有顺境,有坎途。有一次,他收购的羊达1000多只,而客商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赶到。恰逢冬季,草枯水冷,没有圈舍,没有草料。情急之下他自己找了一辆车,装上羊就往昆明跑。“在路上遇到冰雪封路,车被阻了三天,羊死了200多只,损失近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看着羊一只只死掉,真的有点不知所措。”说起那次经历,钱国志诙谐地说。
挫折没有让钱国志一蹶不振。执着的他还是走上了“羊经纪人”之路。一年后,由于他腿勤,热心,被推举为当地畜牧市场牲畜流通协会会长。“自己赚到钱,还要让养殖户受益。一个人富裕不算富,大家富裕了,才有更多的创业空间。”做了会长后,钱国志不但自己致富,还手把手教养殖户怎样给小羊打预防针,如何除去羊身上的寄生虫;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其他经纪人。现在,很多当年和他一起做赶山匠、经纪人的村民不少都身家百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从一位赶山匠到牲畜交易经纪人,有苦有乐,有坎坷有收获,钱国志的生意越做越大,人生的理想也有了质的飞跃。
脱贫攻坚共发展
近年来,由于市场疲软,羊经纪的生意日渐难做。见多识广的钱国志通过多年经验判断:养羊是一项风险小、利润高的致富项目,是一条走出困境的好路子。于是,他萌生了自主创业养羊的念头。
说干就干。这位认准了目标十头牛都拉不回的汉子又一次走上了创业的路。借助会东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契机,他获得了土地使用、资金方面的扶持,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在会东县姜州镇新发村承包荒山林木土地100多亩,种植核桃6000多株。同时修建牲畜养殖棚,发展黑山羊规模养殖。目前,已发展到拥有300多只种羊的规模,资产总额超过百万元。
“没有脱贫攻坚对专业户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扶持,我的事业做不大,做不强。”钱国志这样对记者说。
从做赶山匠到经纪人,再到规模养羊,脱贫攻坚让钱国志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三级跳。
“我要把养殖场做成会东县乃至凉山州最大的养殖基地,建立起有规模、有组织的养羊合作社。脱贫攻坚让我致富,我也要带动群众一起养羊,带领更多的人一起致富。”谈到今后的打算,钱国志信心满满。
文/图 本报记者 赵海华
新闻推荐
文/何万敏像一片喘着粗气的树叶,砂石松动的脚下是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头上是悬崖压顶的狰狞。我几乎是匍匐在巨大的滑坡体上,四肢本能地死死想伸进砂石扎根。如果峡谷有巨大的风刮来,我肯定会被吹送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