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四川蚕桑产业的两大新考题成都又称锦城城内有锦江锦
成四川蚕桑产业的两大新考题
成都又称“锦城”、城内有“锦江”、“锦里”……穿越5000多年的历史一路走来,蚕桑丝绸产业已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产业之一。作为蚕桑丝绸产业大省,四川面临着怎样的发展现状?产业发展是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记者 许静 余普
一根丝能延伸多大产业?
2011年,全省桑园面积继续稳定在180万亩左右,蚕茧产量148万担,仅次于广西,居全国第二。据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蚕丝产量过去曾达到11万吨,占全球的76%。但由于世界丝绸市场容量有限,无法消化增加的产量,国内蚕桑产业每隔3-5年就“挖桑、栽桑”的周期性动荡。
“尽管今年行情好,但就怕涨一年跌三年。”今年,资阳市乐至县佛星镇保境村杨光富种桑养蚕的收入有2万多元,但对未来还是有些担心。
“蚕桑产业要稳定发展,必须在蚕桑资源上催生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模式,而不是吊在一根丝上命悬一线。”蚕业科学家向仲怀院士如是说。
宁南县县长代兵在日本考察时,见到一个由3粒蚕茧粘合在一起的“小兔子”,售价折合人民币32元,“卖出宁南一公斤、近500粒蚕茧的价格。”代兵说,将产业链条延长,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附加值,宁南的蚕桑产值至少能达到20亿元。
国内消费市场也有空间。以蚕丝被为例,生丝消费量达到总量的15%,有逾百亿元的产值。
据四川郎瑞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金良介绍,该公司已与韩国最大旅行社——哈拿多乐旅行社达成了合作意向,将开设一条集熊猫基地、丝绸文化等旅游观光元素的旅游线路,预计年组团观光人次将在7万人次左右。
延伸一根丝,洞开大市场。
用好一棵桑树有多大效益?
一棵桑树的效益有多大?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亚给出的答案:如仅仅栽桑养蚕,仅利用了生物产量的3%,而其他97%都作为副产物或废弃物,没有得到利用。对桑资源应进行分级多元产品开发。
根据四川大学在凉山州的调查研究,桑树每年在冬季伐条一次,所伐枝条生物量很大,仅在宁南县及其邻近的普格县、会东县这一区域,每年产桑枝达50万吨,目前10%-15%左右用作薪柴,绝大部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废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带来环境问题。但如果通过桑枝条的综合利用,则将产生不一样的效益。
以桑枝开发桑皮纤维、糠醛、纸浆和木质素模式为例,开发凉山州宁南县及其附近县所产50万吨桑枝,粗算经济效益为:农民以200元/吨价格出售,直接收入1亿元;50万吨桑枝可产桑皮纤维1.2万吨,价格1.8万元/吨;糠醛1.5万吨,价格1万元/吨;纸浆14.5万吨,价格4000元/吨;木质素1.2万吨,价格4500元/吨……由此将产生10亿元以上的产值。
“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养殖,是决定蚕桑产业转型能否成功的两大关键。”省农业厅副厅长刁学峰表示。
如何延伸一根丝、用好一棵树,已成了摆在四川蚕桑产业面前的两大新考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彭家兴万仕平记者何勤华)凉山州会东县5个行政村今年被农业部畜牧业司纳入肉羊养殖户定点生产监测范围,这5个村分别是会东镇秧发村、长新乡安乐村、普咩乡炭山村、鹿鹤乡黄草坪村、海坝乡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