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秘德昌傈僳族奇特火草织布技艺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4-27 16:30 大字

火草。 火草布。 李从会正在传授织布技艺。

“火草织布”树叶做成衣服 

探秘德昌傈僳族奇特火草织布技艺

德昌傈僳族深居大山,火草遍山皆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勤劳聪明的傈僳族先辈们很早就发明了精湛的火草织布技艺,并在本民族内相传至今。傈僳族自织的布俗称“火草布”,系用山上生长的一种当地人称火草的植物叶背上的白色绒毛,捻成线晾干后织入麻布中,形成独特的麻布。火草麻布绵软洁白,结实耐磨,冬暖夏凉,因此被赞誉为麻布中的极品。此类麻布制作,过程繁杂、技艺把握难度大。织一件衣服,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2014年12月,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目录。傈僳族妇女李从会,是四川省该项目,目前唯一的传承人。探访李从会的“火草织布”技艺,是我准备了很长时间的愿望。秋日末的一天,机会来了,我出发了……

特约撰稿/图杨国发

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2014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目录。曾在金沙傈僳族乡工作了14年之久的我这个半个“傈僳”族,也像其他傈僳族群众一样,着实高兴了一番。在亲友面前,经常提起傈僳族火草布手工技艺的奇妙,而13岁就掌握此项技艺,且能独立完整操作的傈僳族妇女李从会,据说是四川省该项目目前唯一的传承人,更是令人敬佩。

三合山、大木厂:

两个不能合又不能分的社

对于傈乡的社情民意,我可以说如数家珍。李从会家居住在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乡王家坪村三合山、大木厂社。王家坪村现有4个社,由王家坪(3社)、傈僳坪(2社)三合山、大木厂(1、4社)组成,眼下有103户489人,全是傈僳族。而三合山17户、大木厂25户共257人的两社,人口占全村的一半。

该村是全乡人口最少的村,但近10几年来不断发展烤烟生产,农户经济得以快速递增,傈僳族群众的生活得到不断提高,是全乡的首富村呢。

三合山、大木厂社,说起来富有情趣。地处乐跃镇腊鹅村、沙坝村之间的山上。三合山地处海拔近3000米的山顶上,翻过去西面就是南山傈僳族乡杉木沟村。大木厂则在三合山东面的中部,海拔2400多米,山势不算很陡、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后,三合山的农户陆续迁到大木厂境内居住,目前仅有4户人在山顶上发展畜牧业。住在大木厂建制仍归三合山,因此三合山、大木厂社只有连起称呼了,且一称呼就几十年。

李从会家就是三合山社迁下来的。这里的傈僳族住户们,没有争没有吵,先迁来后迁来都一样,土地大伙分起种,有事亲亲戚戚一起撑起。多数是贺、张、魏、杨姓氏的两个社,长久以来邻里相处和睦、生活有滋有味。看得出傈僳族人以人为善,厚朴团结的品性。

(下转A11版)

新闻推荐

勤劳才能致富

会东县姜州镇民权村全景。生意靠的是信誉德昌县麻栗镇三合村村民代表卢思思生意靠的是信誉“我家以经营板鸭为主,我妈妈姓肖,所以取名叫‘肖姐养鸭专业合作社\’,目前沿安宁河流域这条线已经有200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