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电商”李蒙: 没健全的双腿 有隐形的翅膀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2-01 16:53 大字

成熟的杨梅诱人食欲。 再过10来天,杨梅又将开花。 李蒙,36岁,天生残疾的他,从2000年开始在朋友的带动下,学习电脑并逐渐擅长影楼后期制作等工作,辗转多地打工多年后,2008年,他回到家乡德昌县小高镇连丰村,从浙江引进东魁等杨梅品种栽种在自己地里,并逐渐扩大规模。杨梅大量上市后,他结合自己的一技之长,通过电商模式轻松将杨梅发往川渝等地……一般人创业尚且不易,何况走路都不方便的李蒙,凭借勤劳?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思路。人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李蒙QQ空间签名。

再过10来天,杨梅又将开花,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收获时节,又将到来。

每到这个时候,李蒙往果园里跑的次数更加频繁。随着一颗颗象征果实的花芽,在茂盛的叶间日渐孕育饱满,李蒙脸上的笑容也一天天多了起来,“今年也应该是个丰收年。”

在高大茂盛的林子里,李蒙瘦小的身影几乎淹没不见,但这一片高大林子的由来,却是基于他远大的梦想。

在外辗转漂泊多年,李蒙思乡之情愈发浓重,回乡创业的想法越发按耐不住。贤惠的妻子,坚定地支持了他。如何才能在自家的土地上洒下梦想的种子,夫妻俩着实动了一番脑筋,最终选准了“好伺候、事情不多”的杨梅。

2008年,李蒙回乡,带回的不仅有打工时结缘的媳妇,还有1亩多地的杨梅苗子,由此开始了艰辛的创业。

“杨梅是林业上的朋友推荐的,当时不知道效果,不敢栽多了。”1亩多苗子种下地,但李蒙的心里并不踏实。千里之外的浙江,水土气候与德昌条件并不能划等号,同时,理想与现实也不能划等号。

开弓没有回头箭,唯有积极学习杨梅种植技术,反复试验种植技巧才是正道。虽然种杨梅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打农药,但是李蒙还是小看了发展林果业的艰辛。好在,他有着能干的妻子,还有全家人的支持。

从电脑面前站起来,李蒙克服身体困难,迅速转变了角色。从此,在家和果园之间那条数百米的田埂路上,李蒙用右手扶着右腿,无数次地来来回回,每一次都一瘸一拐,但步伐日渐稳健,最后“健步如飞”。

2011年,种下的杨梅开始投产,2012年果子正式上市,由于上市早、无污染,30元一斤,大受欢迎。于是,李蒙一家更加坚定了关于杨梅的梦想,陆陆续续扩大种植,并开始培育苗子出售。截至目前,杨梅已经种下20余亩,其中5亩投产,还有2000多颗苗子待售。

2015年的5月前后,李蒙收获了2000多斤杨梅,一半通过网络发售,一半自己采摘出售,销路完全不用愁。与此同时,李蒙还在各种网络平台呼吁“体验杨梅采摘的乐趣”,为下一步开办“农家乐”打下基础。

“众人拾柴火焰高,规模上去了效益就更好,搞合作社、扩大网络影响都是为了共同的事业。”——李蒙说。

无论是在德昌当地“民间”,还是在州内电商领域,李蒙都是名人,他是凉山州最早利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这一批人之一。

从去年5月到现在,李蒙已经卖出杨梅苗子2000多棵,就在这几天,他陆续接到订单,仅剩的2000多棵杨梅苗子,转眼又订出四分之一。随着最适宜栽种季节的日渐临近,还有更多的人看好杨梅这一品种。

每一次,李蒙都会给买苗子的人,详细地讲解杨梅栽种、管理、采收、销售等的注意事项,多年摸索的经验从不“敝帚自珍”。如今,他还是德昌县成丰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这家成立于去年6月的专业合作社,会员已有30多家,集技术培训、鲜果销售等职能为一体。

看着杨梅事业红红火火,李蒙的心情只有“合作共赢”的喜悦,没有“竞争加强”的惆怅。这是因为多年“互联网思维”的使然,也是德昌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一系列工作的使然。

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走过,李蒙要把杨梅这项事业进行到底。其实,李蒙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家人,李蒙还得到了许多的帮助。

在他刚刚开始种植的时候,凉山州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就为他送来了30多棵杨梅苗子,此后,每年关键时节都前来指导……“杨梅挂果后,研究所的人们和我一样开心,此后再请他们来,他们都说‘忙得很\’。”以前,不请自来提供帮助,如今,杨梅已经效益可观,李蒙再想请帮助过他的人来“尝尝味道”,却请不到了。

另一方面的帮助,则来自电商方面。虽然李蒙精通电脑和网络,但是缺少了统一地谋划,他也只是“游击队”。李蒙电商发售的杨梅,大多通过德昌县一家新成立的专门从事农产电子发售的公司。

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德昌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不仅新建了“德昌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还新建了10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与此同时,在全县大规模普及电商从业技能,2015年集中培训大学生村官、种养殖大户、加工企业等700余人次。

仅2015年下半年,德昌县就开办了228个网店和微店,直接销售农产品230余吨,交易额达600余万元,带动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3700余吨,交易额达4800余万元。

农特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微商销往全国各地,不仅提高了凉山州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还畅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加快推进“三农”发展,创新***方式。

文/图 本报记者 杨庶文

新闻推荐

有人挖器官?有人抢小孩? 假的!

徐某被行政拘留9日。网上传谣,会东女子被拘9日文/图本报记者张鹏杨玲玲“有人挖器官”、“有人抢小孩”……此类谣言一度在凉山州多地传播,尽管各地公安机关已纷纷辟谣,但仍引起当地民众恐慌。近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