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充充电 提提神 醒醒脑 凉山668名干部重新“上大学”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1-23 18:47 大字

在“减压”课上,同学间相互按摩“减压”。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莉

此次培训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县安排县委组织部干部进行全程跟班考核管理,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严格实行学分制量化考核,并在培训结束时统一进行考试。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给大家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学习、提高的平台,也给了每一位学员发挥特长,展示风采的机会,让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中,充充电,提提神,醒醒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记者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四点感受。

感受一:管理严格,纪律严肃,考核模式新颖 

来之前,对此次学习半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已经从前几届师哥、师姐处“耳闻”了这次培训班的“与众不同”。

入校,从领取到培训手册的那一刻起,我仔细阅读了手册其中的每一项计划、制度、办法。

早晨7点钟起床出操;7点40分吃早饭;8点半正式上课,课前10分钟点名。三餐集中就餐,缺席者扣1分/次。晚课7点至9点交流学习,班主任或班长10点查寝。让人感受到这次学习管理之严格,学习纪律之严肃,考核模式之新颖。

16日晚上7点整,我跟随全班同学的脚步,手中怀抱课程安排和笔记本,缓缓走进阶梯教室,感觉就像回到了大学一样,一种学习的劲头油然而生。

感受二:课程融会贯通、涵盖面广、学之有用

6天的时间,15堂课,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课程设置融会贯通,样样学之有用。

无论是州委宣传部胡波老师严谨地给我们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及周围七届六次全会精神”,还是陈小虎老师轻松愉快地讲解“国学与领导思维”,抑或西昌学院边仕英老师带领全体同学一起在课堂上相互按摩,放松心身,切身体验一次“减压、减负”,更甚是西昌学院俄木沙马老师用他那高亢、悠扬的歌声把大家带进“凉山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殿堂”,无论什么时候,大家的求知欲望都显得极其强烈和迫切,总觉得每堂课都没有听够一样。

感受三:历时三小时的主题班会,气氛融洽

17日晚召开以“责任、使命、担当”为主题的班会。德昌县和会理县的26名同学被分到了第四小组。班会上,来自不同县市,不同行业的同学们纷纷走上讲台,用最精辟,最能体现个人魅力的话语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

“我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县,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有热情好客的会理人民。会理之所以称之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正是有德昌县这个凤凰城在前面为我们飞翔啼鸣……”会理县绿水镇科员罗玉林在自我介绍中的一席话引得掌声不断,一下子拉近了学员间的距离。

不仅仅是自我介绍,在讨论中,大家积极踊跃,纷纷结合自己的工作对“责任、使命、担当”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理解。不知不觉中,原本晚9点就该结束的主题班会,一直持续到10点,整整三个小时,而大家都还显得意犹未尽。

感受四:70、80、90,学习无止境,畅谈无界限

在主题班会上,通过大家的个人介绍,我了解到第四讨论组中学员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43岁,横跨了70后、80后、90后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这次讨论不得不说是一次各年龄段学员之间的思想“大碰撞”。

70后的前辈们结合自身工作经历阐述了他们作为管理者,一名党员干部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80后的青年们用自己工作的积累和亲身经历,给刚刚走进工作岗位的学弟、学妹们更多的信心和鼓舞。

90后刚毕业不久的学弟、学妹们用他们激昂的青春和对工作的热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切身感受到了新兴力量的强大和活跃,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热情四射的活力。

新闻推荐

傈僳族的野菜情结

傈僳族男子们在山上无其它食物可填肚的情况下,仅食松树梢也能抵挡个把星期。上山采野菜食用,更是傈僳族千百年来的一大习俗。野菜与傈僳族傈僳野菜的种类清嘉庆年间,傈僳、纳西等族人民,联合反抗康普...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