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阔拾节 又见傈僳妇女制作火草麻布

四川日报 2013-03-08 17:14 大字

□特约通讯员 宋明 文/图

2月15日,正值德昌傈僳族的传统节日——“阔拾节”期间,笔者在德昌县南山傈僳族乡“天阳坪”,有幸看见几位傈僳妇女正在制作火草麻布。“傈僳女儿不勤快,傈僳男儿无衣穿”,这是当地的谚语。村里的妇女们每到农闲时,便开始制作麻布,这种麻布制作过程工序多,从割麻、制麻线到织布,就有几十个工序,十分费时,做一件衣服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

火草是当地山上长的一种植物,叶背为白色的绒毛,旧时人们从叶子背面取下绒毛晾干,放在石头上,用铁火镰与石头撞击产生火花点燃火草,以引火用,火草之名便由此而来。傈僳人取下绒毛后捻成线,织入布中,形成独具特色的麻布。火草麻布名为麻布,却非常独特,因为里面有“火草”,不仅软和,而且保暖,是麻布中的极品。

在当地还流传着许多火草歌谣:“傈僳儿女们,六月好时光。火草叶面绿,背面白晃晃。叶儿闪悠悠,火草窝儿旺。六月不扯草,过时无用场……”

77岁的李光美老人说:“以前我们白天放牛羊,晚上捻麻,过年的时候就织麻布做衣裤。”然而时过境迁,大量价廉物美的机织布进入傈僳区,迅速取代制作十分繁琐的火草麻布,这项传统手工艺也将面临失传。“在阔拾节期间,还是要制作一些火草麻布,给老人做寿服和新娘穿的裙子。”年过六旬的杨文英,一边熟练地制作火草麻布一边说,在当地,老人去世后必须要穿火草麻布衣裤,婚礼中有的新娘子也要穿火草麻布裙。

会做火草麻布的高手在德昌不多了,杨文英是其中手艺最好的老人之一,制作的麻布又整齐又好看。

很少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项传统工艺。37岁的李德英从坝子地嫁到这儿,家中有几位老人需要火草麻布,便跟着二婶杨文英学起织麻布。“我今年才开始学习。”李德英说。看见侄辈跟着自己学制作,杨文英满心欢喜,因为她似乎看到了火草麻布延续的希望。

新闻推荐

效益林业“三部曲”有林有果有名气

◎凉山发展林业条件优越,4月到8月,各类林果上市◎科技撑起现代林业之路,品种优、产量高、市场好□本报记者徐登林“从4月到8月,各种林果陆续上市,估计今年的林果收入有7万元。”8月30日,凉山州冕宁县复...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