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民间火把节 体味原汁原味的魅力
火把节的诱惑。 “朵洛荷”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又是一年火把节,又是一年火把红。神奇美丽的吉拉布拖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彝族传统佳节——火把节。
布拖,素有“中国彝族火把文化之乡”、“火把节圣地”、“彝族口弦之乡”、“朵洛荷歌舞之乡”、“阿都高腔之乡”、“彝族银饰之乡”等美称,而布拖彝族火把节又因其原汁原味而闻名遐迩,令人神往,布拖的彝族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狂欢的节日,歌舞的节日,爱情的节日。
2008年7月,布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 “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后,布拖民间火把节更是闻名遐迩。今年7月20日—24日举行的布拖火把节,完全采用民间办节的方式,由群众自发组织参加,重在突出火把节的原生性、传承性和群众性,把原生态的民间火把节逐一地由区乡一直过到县城,那原汁原味的魅力自是无可抵挡。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德
布拖县是火把节的故乡,是火把节的圣地,是“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每年公历七月二十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就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布拖彝族火把节。
在火把节期间,白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打着黄色的油布伞,前往火把场举行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爬杆、赛山歌、唱朵洛荷、跳东格舞、选美等活动;夜晚,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男女老幼点燃火把,聚在村口边,排成长队,舞着火把,在苍茫暮色中游动、翻腾,像蜿蜒的金龙奔向一望无际的田野。
在火把场,熊熊的篝火在燃烧,冲天的烟火染红了半边天,人们吟唱着“朵洛荷”,跳起欢乐的达体舞,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直到黎明。每年火把节,都是自下而上,先在乡(镇)的村寨、片区的火把场开展,再集中在特木里镇(县政府所在地)的布拖县火把文化广场活动三天,参与火把节的人,除了本县的群众外还有前来观光、避暑、度假旅游的中外来宾和邻县的群众。据旅游部门统计,近十年来,每年参与布拖彝族火把节的人数均超过十万人次。
布拖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世代相传,风格独特,群众基础广泛,规模大,是集中反映彝族民间文化艺术、传统体育、服饰、宗教、爱情婚姻的重要载体。
【魅力一】
激情飞扬的东方狂欢夜
火把狂欢,今夜无眠。夜幕降临,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村里村外、田间地头、山顶山腰等地组成无数条长长的火龙,穿梭于山山水水之间,像银河繁星缀满山岭,似火龙出山飞舞翻腾,从远处望去,黑夜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壮观之至。人们尽情地挥舞手中的火把,与熊熊的篝火相互映衬,与天空绽放的礼花遥相呼应,直叫天上的星光也黯然失色。
在火光的照耀下,人们欢呼雀跃地把火把扔向柴堆,为壮大篝火推波助澜,此时,在火的海洋里,你可以不约而同地牵着靓丽的彝家妹子,围成圆圈加入到跳舞的行列,共同跳起欢快、愉悦的达体舞狂欢,直至天明。此刻,你将忘记烦恼,忘掉忧愁,全身心地投入到火文化中来,让自己在火光中歌舞欢呼,让自己在火光中闪烁跳跃,在欢呼雀跃的狂欢中,你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东方狂欢节”,只要经历过一次火把狂欢夜,那种无与伦比的快乐将令你终身难忘。而大多数相约好的彝家姑娘和小伙们,则踏着月色在黄伞的掩护下,或两人一对,或四人一伙,躲藏在密林深处弹口弦、唱山歌,打情骂俏,诉说着一个个千百年来浪漫的爱情故事……
新闻推荐
凉山阳光凉山日报微报新报官方微博更多内容,可看凉山日报新媒体特别报道——寻找凉山幸福美丽新村·推进“四好”家庭创建▲A02-A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