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宇男近日记者走访凉山州美姑县昭觉县布拖县
□本报记者 刘宇男
近日,记者走访凉山州美姑县、昭觉县、布拖县、木里县发现,广覆盖的医疗保障网使凉山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良好的卫生习惯正在彝区养成。
全民参合“病有所医”
走进昭觉县四开乡中心卫生院,18名医务人员正在忙碌——有40余人住院。该院院长谢刚介绍,过去,很多群众“小病拖、大病扛”,卫生院每天只接待两三个病人,开展新农合后,“群众有了病不再拖着,会及时到医院治疗。”近年来,该院还添置了B超、心电图等医疗设备。当地多发的腹泻、肺炎、风湿关节炎等病症得到控制。
昭觉县地莫乡卫生院为7个村的10480名村民提供医疗、妇幼保健、接种疫苗等卫生服务。记者来到该院时,村民阿牛合拉因胃疼正在输液。他说,输液已3天,病情明显缓解。因参加了新农合,他只需交30元“门槛费”,就能报销所有住院费用,“现在来医院看病方便又省钱,医生也负责。”
医生莫色约色告诉记者,以前彝族群众生病普遍找毕摩(巫师),现在群众文化水平提高,观念不断更新,加之有了新农合,生病都会到医院治。
在木里县,“卫生行动计划”投入1.02亿元资金,新建村、寺庙卫生室45个,改造维修卫生院7个,新建县医院综合楼、妇幼保健站、疾控中心综合楼和3个中心镇卫生院,群众病有所医。
建州60年来,凉山州医疗条件显著改善。卫生机构从24个增加到2011年的5047个,全州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2011年已达5116台。2011年末,新农合制度覆盖全州17个县市,参保率达95.79%,基本医疗保险惠及所有农村群众。
“板凳工程”改变卫生习惯
凉山州近年来实施以“送板凳、送床铺、送餐桌”为主要内容的“板凳工程”,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移风易俗、禁毒防艾等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改善了人居环境,广受群众欢迎。
美姑县特西村群众去年住进彝家新寨,从此人畜分居。村民切吉日洛指着他家的羊圈告诉记者:“圈舍门开在外面,猪、羊再也不进屋了,人住在屋里干干净净。这样的环境,我们喜欢。”
村民阿呷邀记者到她家做客:“我们珍惜彝家新寨的卫生环境,也乐意请客人到家里来。如果有村民不讲卫生,大家都会教育他。我的孩子在学校养成了很好的卫生习惯,回到家后经常督促我们勤洗手、爱卫生。”
在昭觉县四开乡沟洛村布格阿俄家,村民们正坐在省政府赠送的桌椅上削梨吃。自从5年前布格阿俄院子里安了水龙头,全家养成了早晚刷牙、洗脸的卫生习惯。在家门口堆肥的不卫生习惯,也随着彝家新寨里建起化粪池、沼气池,被村民摒弃。“政府花大力气改善了彝区生活条件,群众自然养成了卫生习惯。”四开乡乡长甘伟桥说。
布拖县今年发放了彝家新生活“四件套”(橱柜、碗柜、桌椅、生物质能源灶),58个村、4643户受益,既解决了贫困群众购置室内用品的经济困难,又从根本上改善了彝族群众烟熏火燎、衣食敞放的生活习惯。
凉山州的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帮助彝区群众改变就地而坐、席地而卧、裹毡而眠的习惯,逐步达到了睡有床铺、盖有棉被、坐有凳子、炊有灶台、餐有桌凳、食有碗筷的生活标准。
医疗保障服务全覆盖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使凉山群众的健康明显改善。凉山州已成功消灭了天花和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总体上消除了碘缺乏病阶段目标,有效控制了霍乱、麻风病、血吸虫病、疟疾等曾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疾病。
新闻推荐
县领导在海俄村一组慰问62岁的俄吉么俄作。1月15日,布拖启动残疾人送温暖活动,当天,记者跟随县委领导和残联干部走进衣某联补乡。“联补乡残疾人45户,今天要发45袋大米、45桶油和2.7万元慰问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