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上“攸乐山”
投稿地址:西安市南二环太白立交东南角《西安日报》
体育专副刊部肖雪收
邮编:710068
邮箱:271077597@qq.com
○文远
“迷上攸乐山普洱,放下浮躁,轻啜佳茗,一股强烈的热流充斥口腔,味蕾瞬间被包围,空灵、厚实,冲击感极强,即便冬日严寒,但心里早已是如沐春风。”珍珍用微信给我发来这段对“攸乐山普洱”的描述,对我这种茶年龄十余年的人来说无疑是诱惑。好不容易周末闲下来,我到店里找珍珍讨杯“攸乐山”尝尝。看着茶汤,闻着茶香,一杯两杯下肚,胃也彻底温暖。喝下第七杯,已经浑身发汗,有些苦涩,但生津很快。
珍珍边续茶边讲述攸乐山普洱的身世。攸乐山是古时六大茶山之首,位于今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隔着补远江与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孔明山相望。攸乐山的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是适于种茶的地区。早在一千多年前,攸乐山的基诺族便开始在补远江两岸种茶。攸乐山在明朝初年至少有茶园四千亩以上,如今在龙帕村、巴来村留下的两千多亩古茶树其树围大多都超过100厘米。到了清代,攸乐山有茶园万亩以上,山上二十多个寨子都产茶。这里的茶一部分被思茅、普洱的商人买去,一部分被倚邦、易武的茶商买去做七子饼。攸乐山的茶至迟在道光年间已销到印度和欧洲,英国人克拉克在1886年所写《贵州省和云南省》一书中写道,东印度公司在大吉岭和加尔各答均有中国茶叶代办处管理倚邦和攸乐产的茶。
攸乐山普洱经过杀青、揉捻、干燥、蒸压、制型、最终干燥等多个环节,远途运输,才到了我们的口中与胃里,也算是缘分。别小看这么一杯茶,它可以清理肠道,有降脂降压和减肥功效,吃了油腻的食物,来上一瓯生普,就不怕了。聊着“攸乐山普洱”不由得扩展到普洱茶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将地名“步日部”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这也是“普洱”一词首次出现。直到明末,才正式改叫普洱茶。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记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相传诸葛亮公元二二五年时在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的南糯山种茶树,诺基族世代相传武侯植茶的故事,并祀诸葛亮为茶祖,年年祭拜。唐咸通三年,樊绰出使云南,在他所著的《蛮书》卷七中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的字句。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可能就是普洱茶的祖宗。宋朝李石在《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元代李京在《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说:“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说明那时茶叶已成为重要的商品和送礼佳品。明谢肇制的《滇略·卷三》中记载“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之成团。”普洱茶到达第一个鼎盛时期是在顺治18年,内地与藏胞于北胜州互市茶马,每年10月开市,交易茶5万担,普洱茶成了内地与藏胞友好交流的重要载体,并成为藏胞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
普洱古老的树种绵延数千载,至今还被茶客所喜爱,除了它特殊的味道之外,更因为它自身拥有的独特功效。我想人亦如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不同、环境不同,但唯有不断学习和修行,充实个人的内涵、提升自己的价值,才能成为于公有益者。
本版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请作者与编辑联系,以便奉上稿酬。
新闻推荐
本报讯(周建李潇记者张清)7月14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率队赴沙湾区、市中区调研重点文旅项目。副市长周伦斌,市政府秘...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