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死线上的守护者

三江都市报 2017-04-14 10:10 大字
手术中(医院供图)科室医生查房医生讨论病例患者送锦旗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常年奋战在无影灯下,在刀尖上起舞……

这是一支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团队,他们用先进技术和精良“武器”祛病除魔……

在一场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中,他们既是“卫士”,又是“勇士”。面对一次次凶险的病情,他们攻坚克难、科学应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全力守护患者生命的同时,努力提高诊治水平,为促进患者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过硬医技筑牢手术安全阵地

手术是外一科的“主业”。科室主要以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普胸外科、微创外科和创伤急救五个专业组构成。翻开该科的入院登记本,从字里行间显示的数字来看,80%以上的患者都要接受手术治疗,且很多是急救手术患者。要确保手术及时安全,这就考验着手术医生过硬的技术。

2016年3月,67岁的王大爷在绿心环线骑自行车不慎摔伤,当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时,王大爷已经深度昏迷、呼之不应,情况十分危急。急诊CT显示,王大爷双侧广泛脑挫裂伤,颅内多发血肿,必须立即进行开颅手术。外一科主任黄敬东迅速组织全科医务人员对王大爷的病情进行讨论分析,最终确定手术方案。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彻底清除其破裂坏死的脑组织,经过两个多月的住院治疗恢复,王大爷治愈出院。出院后,王大爷及家属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颅内血管众多、神经密布,正因如此,手术时差毫厘,就会有危险,这就要求我们的医生必须有极高的医术。”黄敬东说。王大爷只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缩影,医生们屡屡挑战生命的禁区,尽管我们在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颅脑创伤等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但每位医生都如履薄冰,尽力让每个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

高尚医德全力以赴挽救生命

“作为一名医生,光有过硬的医技还不行,还得有高尚的医德,永远把救治患者放在第一位。”黄敬东感叹,外科医生很苦,科室的医生早已形成条件反射,只要急诊电话一响,无论多累,都会立即进入“备战状态”,精神十足上“战场”。手术多的时候,加班、熬夜也成了家常便饭。

黄敬东回忆,曾经有一个20岁的摔伤患者,胸腔内主气管断裂,胸内出血达700ml,呼吸极其困难,血氧饱和度只有正常人的十分之一。面对这样一个需要开胸手术的患者,外一科全体医生立即到位,对其进行气管修补术。手术室内10多个医生连续手术9个小时,终于成功抢救患者。尽管医生们奋战了一个通宵,但没有任何人叫一声苦和累。

有技术、有担当的医疗团队为科室的救治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也为外一科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保障。科室配备有西门子1.5T超导核磁共振、飞利浦高端螺旋CT、脑血管造影、美国史塞克688i型腹腔镜、开颅动力系统、大隐静脉激光治疗仪等大批先进设备。今年初,该科又引进了德国神经外科专用显微镜。

科室能熟练完成国家三级医院外科开展的主要三、四级手术。这几年,外一科在探索前行的道路上,不断大胆创新,在做好常规脑部、胸部、腹部疾病诊治、开展疑难重症手术的基础上,积极向胸腹腔镜微创技术领域迈进。

勇攀高峰构建医学学科高地

2011年,乐山市中医医院外一科独立成科,涉及手术主要是头颅、胸、腹部,任何一个手术都不小,医生团队精诚合作,科室年平均手术量达1000余台,治愈率达95%以上。让患者如此信任的将生命托付给这样一个团队,这也得益于这几年外一科在学科建设上的长足进步。

“学科建设是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共同载体,也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核心和龙头。”黄敬东告诉笔者,外一科这些年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锐意进取、积极向上、高素质的医护队伍,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7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初级职称23人,全科医生均多次在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医疗技术紧跟国内外最新医学成果。

除此之外,该科还在学科领域不断学习,对标定位,并与川大华西医院等国内多家大型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和远程会诊系统,可直接与一线外科知名专家紧密合作,进行各类外科急、危重进行远程指导或现场会诊,实现与上级医院的技术、经验共享。

刘英文/图

新闻推荐

乐山公积金业务实现开门红扩面工作有序进行

三江都市报讯(记者罗曦)日前,三江都市报记者从乐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今年以来,该中心圆满实现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首季开门红。据悉,2017年1月至3月,乐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职工办理正常...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